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德经到底是个什么经上
TUhjnbcbe - 2024/6/30 17:46:00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华文明和中华历史的所有秘密,都隐藏在汉字里,这一点,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研究者的共识。

如果说汉字是一颗颗佛珠,那么阴阳辩证法就是穿起所有佛珠的那根丝线;如果说汉字是一块块砖瓦,那么阴阳辩证法就是盖起摩天大楼的那个设计理念。从这个角度来讲,《易经》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础逻辑,而《道德经》则是老子在中华文明遭遇断层时,及时留给中华民族一把打开上古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万能钥匙。

《道德经》是老子所作吗?其实,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应该是上古所传的“无字天书”,老子并非原作者。什么又是“无字天书”呢?

其实,包括宇宙在内,每一个硬币都有两个面,也就是《道德经》第一章中阐述的“恒无”、“恒有”。

大家都知道仓颉造字,却不知道仓颉造字之前就有文字,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称之为“符咒”更合适。仓颉文字是用来阐述“恒有”的,后来演化为甲骨文、金文,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汉字;而之前的“符咒”文字,又称三元八会文或刑天文字,一直处于隐传状态。

刑天的三元八会文,又称“无字”,主要是用来阐述“恒无”的。“恒有”是宇宙的表象;而“恒无”则是涉及到宇宙运行的本质。我们看历史,鬼谷子也罢,张良也罢,师父赠予“无字天书”;或者《西游记》里,最后得到的也是“无字天书”。“无字天书”不是没有字,而是指用刑天文字阐述宇宙大道的书籍。

当然,民间传说中最后把刑天意会成一个人,最后被砍了头,还在继续发挥战斗作用。无论是“无字”,还是“无头”,则都是对于阐述“恒无”的刑天文字的曲解,以讹传讹了。

刑天的“无字”,并不像仓颉的“有字”那样象形或者会意,而是直接用符咒阐述“宇宙大人身”、“人体小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金庸在《侠客行》里最后对于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多多少少有点暗示这方面的意思。

《道德经》原文,就是无字天书。我们以第一章为例感受一下:

无字天书:

大家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那就对了。即使是在武侠小说里,主角不也是得经过一系列奇遇才能看懂嘛。

我们直接看现代汉字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也,天地之始也。

有,名也,万物之母也。

恒无,谷也,以观其眇;

恒有,谷也,以观其皦。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每句八字,一共八句;64字对应《易经》64卦。也就是说,“无字”的每一个字里的笔画,都是一个卦爻符号,都是在阐述大道规律。

而《道德经》一共81章,这与《西游记》里81难,或者《难经》里81节,都是在表达无论“人体小宇宙”还是“宇宙大人身”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关窍所在。

对于无字天书版《道德经》,老子作为周朝太史,是非常熟悉的。他遇到关尹子,只是现场默写了一遍而已,并非即兴创作。那么,这个无字天书版本的《道德经》,又是怎么流传到我们手里的呢?

让我们回到公元前年,周室天子王子朝携典入楚,结果在楚国被暗杀。老子无奈西出函谷关,前往蜀地以求安全之所,以期把重要的典籍与礼器保存下来,运往四川。行至函谷关时,遇到“关尹子”。关尹子当时以“射圣”之名传于天下,老子赞其“以武入道”。

关尹子是以武入道,他也早知老子是以文入道,心里既有与高人不可交臂失之的请教之念,又有暗自与之较量高低的打算。于是就强迫老子写下自己入道的心得体会,他要看看老子到底高在何处。

所谓英雄惜英雄,老子看关尹子虽然也是道行深邃,但还是欠了点儿火候,更是有意点拨他,于是就应他所请,传下了《道德经》(大概率为金文版本)。但两人事先有个君子协定:第一,老子在写书过程中,关尹子不得试图偷看;第二,成书之后,书会被封好,等放老子出关三日后,方可启封观看。关尹子也就答应了。

当老子离开函谷关三日后,关尹子才如约打开《道德经》。从第一章开始读,关尹子一边读一边摇头,感觉这都是泛泛之谈,不足道哉。可是,当他读到“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一句,突然让他灵光乍现,自己苦苦思索不解之处,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看来老子比我高得不是一点半点,那可谓是天壤之别,因为人家点破的是祖窍玄机啊。

关尹子当即动身弃关而走,驱车直追老子而去。追上老子后,就要跟从老子一同归隐。老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关尹子就把“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一句给予自己的启迪,讲给老子听。老子听完说,你依然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玄机,还不够资格做我的弟子。这不是智慧问题,而是缺少践行。从现在开始,你把《道德经》再封存三年,再践行周修三年。三年后,再启封《道德经》重新来读。“三年能术此道,可至蜀青羊肆,失期自处。”意思就是三年之内你如果能看得懂,就去蜀国青羊肆找我;如果三年还没看懂,那就算了。

关尹子辞别老子后,封存了《道德经》,摒弃了道、修道、学道的想法,专心治理函谷关,做将军本职应该做的事情,把函谷关治理得井井有条,上至国君、下至百姓,无不称赞。一天秦军突然偷袭函谷关,关尹子率领军民齐心合力打退了敌人。可是城中失火,他的官邸被烧了个干干净净。扑灭火后,有人从灰烬之中发现了一个小木匣,竟然完好无损,就呈现给了关尹子,打开后里面竟然是一卷书。关尹子这才想起来,这卷书就是自己封存了三年的《道德经》,自己忙于俗事,竟然彻底遗忘了。

关尹子不由再次开卷阅读,忽觉其中真意已经大非自己三年前之肤浅所得。当他再次看到这一句“至虚,恒也;兽中,竺也”时,忽然一阵风吹来了一片飞灰,恰好就落在了“竺”字下边那两横的中间。关尹子不自觉地用右手中指一擦,这二字中间赫然就多出了一竖,就成了一个“笁”字。刹那间,这个“笁”好像被灵光附体一般,在关尹子看来,那是金光四射。关尹子见此情景仰天大笑,说道:我终于可以去追寻老子了,辞官别民而去。

后来,关尹子入蜀相从老子,尽得《道德经》之奥义,并尽得老子之学。老子称赞关尹子“王道之学隐而再显于后世,赖尔之功”,并赐号“文始”。意思就是说,我那一套“王道之学”,因为时局不利,只能暂时隐藏起来。如果后世得遇开明盛世,再次现于世间,那就是新文明的开始,这都算是你的功劳了。我赐你一个别号,就叫“文始”吧。

事实正如老子所言,春秋以后,全都是乱世。期间“文始道”传人曾假以“黄石公”之名,借《素书》之幌,传了个“张良”……汉末又传了个张角……等等。但是由于这套“王道官学”宣扬的是“公天下”,相对于当时的“私天下”政治格局,已再难容于中央集权封建帝制。故文始一脉,只能是历代隐传了。

而现在呢,中华民族复兴在即,值此天下为公、中华文明即将再次闪耀于世界之际,按照当初老子交代,理应再显于世,以续中华王道之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到底是个什么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