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
TUhjnbcbe - 2024/7/15 23:56:0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随,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焉而弗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的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已。”

世间万物皆有变化而生,凡是变化必有前名后名,前名变化而后名,既是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而以事物本身为后名,则必有与之对应的前名存在。事物的诞生必然要经历由前名到后名的变化过程。

首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说的就是这个变化过程,说的就是后名必有前名变化而来。

“已”有完成、结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达成了某某目标,完成了某某目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说的是:美自而生,善由不善变化而来。

此句不是说美恶、善、不善等相反的概念必然同时产生。而是在阐述由恶到美的变化过程,恶是美的前名,美是由恶变化而来。不善是善的前名,善是由不善变化而来。

“恶”:讨厌,厌恶。代指让人讨厌,让人厌恶的事

“美”作为“恶”的反面,代指让人喜欢的事。

老子为什么说“让人喜欢的事”是由“让人厌恶的事”变化而来呢?

举个例子:享用甘甜的果实是大家喜欢的事,但是天天除草,给果树浇水却是大家厌恶的事。可是正是让人厌恶的事成就了让人喜欢的事啊。

足球明星坐拥香车美女,金钱无数,这些是大家都喜欢的事,但是一个人要想成为足球明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与不懈的锻炼的。艰苦努力与不懈的训练就是让人讨厌的事情啊,可恰恰是让人讨厌的事情成就了让人喜欢的事情。

得之所以喜,失之所以恶;取之所以喜,予之所以恶。恶成就美,说的正是“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善”又为什么是由“不善”变化而来的呢?

此处的“善”“不善”不是善良不善良。而是善长不善长。

没有什么是人类天生就会的,我们是天生就善长铸造锋利的兵器么?我们是天生就善长烧制精美的瓷器么?当然不是,我们最开始都是不善长的啊!只是后来大家不断地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才一点点善长起来的。所以说“善”是由“不善”变化而来。

天生万物必有其根。事物发展总是由根变化为果,由前名变化为后名。恶为美之前名,不善为善之前名,无为有之前名,易为难之前名,短为长之前名,下为高之前名,声为音之前名,后为前之前名。故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随,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以圣人行事,欲得后名却不从后名本身着手,反取于前名。然后借助道的力量,推动前名变化为后名,推动根变化为果。圣人以根求果,是谓得其根。守于根,则果无穷;有源,水无尽,这是以根求果之妙,长久之利也。

故圣人治事,不亲自带领大家做具体的事,而是用法律引导世人自己做事,圣人以法生事也。法为事之根。

圣人不传授知识,而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此人们就能通过这种方法自行获取知识,能源源不绝的获取新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知识的根。

是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概括下来就是从变化的角度处理事物,以前名取后名,以根求果。

地生草,草生羊,羊生狼,狼生虎,虎死化为地,万物变化如轮,形成由多个根果变化组成的闭环结构,如此环内的变化源源不绝,生生不息。如环无端、如圆无始故称“弗始”,此既“万物作焉而弗始”。

所以圣人得利而不积利,得果而不积果,圣人取果之利,而复予于根,一取一予,根果人三者构成闭环。则环内变化无休无止,果之利生生不息。

此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得而不积也

得果之利而不积利——谓之“弗居”

返利予根,则根生果之变化无休无止,果之利源源不绝、不会消失。——谓之“不去”。故言:“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难易相成”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论名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变化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玄德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万物作焉而弗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