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32道德经,我们穷其一生修行,竟是为
TUhjnbcbe - 2024/8/3 4:18:00
白癜风患者可治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就是刚强、先、强势;“雌”就是柔和、后、弱势。悟道者深知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如此做,就跟永恒的德行结合在一起了,叫“恒德不离”。达到这个状态,会重回婴儿时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回到婴儿状态有什么好处?

是因为道的运行规律是两极相生,物极必反。悟道者知道这个道理,并且甘愿把自己低处,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位置。这样就抵消了处在“好”的那面产生的负效应,使得自己总是处在一片生机中。溪流总是在低处,却可汇聚万千水滴而逐渐丰盈,汇入大海。

回到婴儿状态有什么好处?有很多啊。婴儿的心,特别纯真,白纸一张,心里没有什么形名之分,这时候心,始终在中的位置,能够定在一处。因此,他们有旺盛的活力,每天喝点奶就能饱腹。而长大以后,饭量增加,但这种生机勃勃的状态,逐渐走下坡路,外在体现就是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了。

悟道者明白这个道理,平时显现的是柔弱的状态。但因势而动,是显现雌、还是雄的状态,顺应自然之道而为。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荣”是荣耀、光荣、耀眼;“辱”就是屈辱、侮辱。悟道者深知什么是荣华,却甘愿处在卑微中,甘愿做天下的低谷。如此做,永恒的德行就达到圆满的状态,叫“恒德乃足”。达到这个状态,会返璞归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回到朴素的状态有什么好处?

是因为道的运行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无限循环往复。荣华富贵终归要回复为无,您懂得这个道理,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好的坏的,都能容忍,这就是返璞归真的状态。也是悟道日渐圆满的象征。

回到朴素的状态有什么好处?有很多啊。朴素的状态,就可以和天地共振,交互。“交互”有什么好处呢?有很多,比如可以达到顺的状态。共振的时候,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会滋养您,您做什么都会很顺;反之,您会觉得无形中有阻碍,事事不顺利。您的能量来源,也是较低层级的,比如从食物和睡眠中获取。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白”是光明、美好;“黑”是晦暗、阴森,“式”是规范的意思,当楷模讲。悟道者深知什么是光明,却甘愿处在晦暗中,这样可成为天下的楷模。如此做,永恒的德行就不会有偏差、错漏,叫“恒德不忒”。达到这个状态,就会归于无极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回到无极的状态有什么好处?

是因为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体两面。有白天的光亮,就会有黑夜和影子。自然的规律是白天和黑夜交替,悟道者也一样。过于追求光明,不能容忍任何世间的晦暗,一定不能安然生活在世间。放在暗处,能更好的处理那些缺陷的人和事。

那回到无极的状态有什么好处?有很多啊。“无极”就是万物生发的本源,您要是保持这种状态了,您就接近“道”了,归到“道”这道路上了,就可以证道。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道生万物,万物也蕴含了道。您可以在每件事去实际应用道,“朴散则为器”,道的原则散开了,万物才有其功用。但是圣人、有道的领导者用了这种道的原则以后,“则为官长”。什么叫官长?官长是百官之长,是官员里边的首领,这是君王,就您有道的领导者如果用它的话,会成为领导中的领导者。

“夫大制无割”,道的建制,是没有割裂的痕迹的。您顺着道的原则走,您就顺利;逆着道的原则走,事情就容易分崩离析。每件事都可以去行道,道不远人,生活中处处都是道。大道无痕,比如下雨,哗啦啦地下了一场暴雨,几天以后,该进入河道的进河道、该被植物吸的就吸收,下雨的痕迹,会消失于无形,好像没下雨是的。

击(最多18字)

圣人处世下,百姓甚至都说不出或想不到,圣人都做了什么。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日子确实过得很富裕,康宁。这种说不出哪里好,又确实得到实惠和滋养的状态就是“大制无割”。心中没有形名的区别,不分黑白、荣辱等等,像婴儿一般,纯粹的去观照这个世界。

所以,《道德经》这章主要说的是,道的运行规律是两极相生,物极必反,大道无痕。因此,不管是雌雄、荣辱、还是黑白。悟道者都应该甘愿把自己,放在大家都不喜欢的位置。这样就抵消了处在“好”的那面产生的负效应,使得自己总是处在一片生机中。

以上是糖糖学习《道德经》的感悟,强烈推荐大家多读《道德经》。推荐的是帛书版本的《道德经》,帛书出土自年长沙的马王堆,因是殉葬书籍,故而删改幅度较小,较为还原老子的本意。这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悟道者,习得《易经》、《奇门遁甲》、《太极》等。他将站在悟道者的角度,去剖析这本书。

糖糖强烈推荐大家,每天读点《道德经》,滋养灵魂,人生也会更加顺遂、丰满。

1
查看完整版本: 32道德经,我们穷其一生修行,竟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