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注意哪些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5.html《道德经》十大难解字说完了四个:一,常,象,朴。今天说第五个字,绝。绝〈动〉(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同本义〈形〉才技特异,独一无二距离远、隔绝难通的〈副〉绝对;全然——用在否定词前面极,最《道德经》中,绝字出现了4次。19章出现了3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20章出现了1次:绝学无忧。绝学无忧,多数人解读得都对,就是学问到了极致,就不再有忧虑了。也有少数人说老子告诉我们什么也不学,把知识都忘了,但也解释不通如何忘掉。绝学无忧容易理解吧?那些理论的原初创造者们,是不是都是无忧地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论?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都一样,理论到了相对极致以后,创始人也逃理不了他自己理论的束缚。怎么想怎么对。西方的哲学家也一样,看看尼采,叔本华,看看黑格尔,看看笛卡尔。我觉得老子和释家牟尼例外。这个话题以后再说。孔子像争议最大的就是19章中的三个绝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19章多数人把这三个绝字统一解释为断绝。也有些人避开了这个解法,但解读为其它意思又说不通,于是,他们选择了这个版本: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样解读为断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容易理解。弃辩和民利有什么关系?弃诈和孝慈有什么关系?解释不清。追问是学哲学必备的思维方式那么这三个字究竟怎么理解呢?1、这三个绝字,和绝学无忧的绝是同意。绝顶的,极好的,极致的。2,绝圣,就是绝顶的圣人;——可与后文第65章对照阅读,“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所以说“绝圣弃智”;绝仁,就是至仁之人,可与第5章对照阅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绝仁之人,与“圣人不仁?中的圣人是同一个级别的人。比如孔子,他教儿子并不比教弟子的更多,这就是圣人不仁,也是绝仁。所以说“绝仁弃义”。3,绝巧弃利呢?这四个字和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异曲同工。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客观现象。什么现象?只要能工巧匠做出的好东西用来卖钱,盗贼就会永远存在。所以天下无贼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贼存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算是真的,也不代表绝对。这个绝字确实难解读,大家慢慢消化吧。如果你手中刚好有《道德经》可以对照一下。我正在申请百家号的原创作者,请大家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