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道德经》分有两部分,一是《道经》,二是《德经》,进一步的说,《道经》以论道为主,而《德经》则以论“德”为主。尽管老子论“德”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讲清楚“道”,但这两部分所论述的方式与重点,却完全不一样。
老子画像那么,《道经》到底如何论道呢?
其实老子论道,一句话就已经完了,只是很多人读不懂罢了。
为什么如此说?
我们先看《道经》最后一章的原文,即: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在这一章中,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其实已经把整本《道经》的精髓全部讲完了。
以下我们就来诠释这句话。
严格来说,这句话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道常无为,二是“而无不为”。
先讲“道常无为”,这是诠释“道”的本质与状态——无为。
老子画像也就是说,人才会有为,但“道”不是人——“道”完全没有任何“人为”的东西,凡有“人为”都不是“道”之本身,这或许就是老子在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所以,道常无为。
剩余68%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