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李耳,也就是“老子”所著。《道德经》千万不可“顾名思义”,并不是论述道德的著作,而是一部哲学典籍;是道家思想的源泉。原文分上下两篇,《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分81章,全文约五千字。
老子授经图局部01道德经第一章原文传世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授经图卷局部.元代.盛懋作.吴叡书王弼注明薛蕙著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道德经第一章译文王弼注解: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型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薛蕙著:道本无为,若道可为者,乃有为之事,非常道也;道本无名,若名可名者,乃有形之物,非常名也;盖无为者,非为之可为;无名者,非名之可名也,可道非礼不虚道之道,常者,恒义不变之谓。
当我看了,感觉对原文进行了解释,又感觉没解释。当然更容易理解了一些。意思是什么呢?
道是可以言说的,可以说道说道的,但不是哪个亘古不变的道;也可以给起一个名字,也是可以被定义的,但定义的这个名字,也不是那个恒久常存的名。
没有名字、无没有具体形态可言的时候,就是天地造生万物的开始。有了名字,就是世界的诞生、秩序的诞生,或者是规律的生成了。
当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时,就可以发现很多东西,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当带有欲望的时候,就会处于一种被控制,或者说会被掩盖一些事情,或者说想达到的目的。对于这个徼jiào,有巡查、边塞、小路、终极等含义,也有缴获,据为己有的意思。通过帛书版,多了一个字“所”,以观其所徼,可以理解为,有欲望的时候,就看其终极目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两者同出而异名,指的“道”和“名"还是指“有”和“无”呢?道和名应该不是同时出现的。应该是“有”和“无”,道德经是一部哲学典籍,含有大量辨证论。可能说的是“无欲”“有欲”,也可能是说“无名”“有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许能理解了“有”和“无”,就能够理解了打开世界的法门了吧。
0版本不同之处帛书版,多了一恒字。根据网络资料查询,传世版应该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而做了改动。通过两个版本的综合理解,可以确认一些信息,把“常”和“恒”做一个分析。可以把常理解为恒常的意思,而不是平常。
还有断句,网络上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断句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显然是不恰当的。
04想法感悟这一章,短短数字,将了太多内容。这个“道”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太让人值得思考了。
穿越万年,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语言的出现,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称呼?为什么男人叫男人,女人叫女人?叫其他的行不行?
原始社会当然可以,每个国家语言不同,称呼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形体、功能是一样的。统一的命名只是为了方便交流。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形的物质基础之上。
可无形的存在怎么去理解和命名呢?暂且称作“道”吧。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我是王怀琦,下期接着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