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著
熟悉《易经》的朋友都知道,孔子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意思是说,“乾坤”二卦,可谓打开《周易》的两扇门户,是进出《易经》的一个关口,“乾”指阳性的东西,“坤”指阴性的东西,阴与阳互相交合,德性也互相配合,于是产生了各卦间互相与阴阳交错的现象。
一阴一阳之谓道,乾坤,《易》之门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象征天与道,象征阳的生发作用,元即开始,万物生命借助伟大的乾元而发动与开创。“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象征地与德,象征阴的保存聚集作用,万物借助至广(或至终)的坤元使生命得以孕育而诞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在乾与坤“一阴一阳”推动变化的过程中,万物“正其性”,而“成其命”。天地是宇宙的基础,而《易经》中的“乾坤”两卦也是开天辟地的两扇大门,也代表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阴”和“阳”。乾昭示着宇宙生命的伟大开端而生生不息的原创精神,坤则象征着顺承天命,厚德载物,呵护生命以最终完成的实践精神。
一阴一阳之谓道,乾坤,《易》之门
《易经》六十四卦看起来复杂难辨,其实却很简单,乾坤门户内的六十二卦就是不同的乾坤配,也就是乾坤之间的六十二种变化和组合。所以,要参透《易经》,首先就要弄懂代表《易》之门户的“乾”卦和“坤”卦,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综合辩证关系。
既然作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有这两扇门户,那作为“同宗同源”“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是否也有这两扇门户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无”就是正确进入《道德经》的两扇“镇宅之门”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无”与“有”的综合辩证关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整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断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部分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三部分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思是说:“可道之道,可名之名,都非真正意义上的恒常之道,恒常之名。无,谓之天地之始,有,谓之万物之母。故(修道行道者)常常在万物“无”的状态时,想要观察万物的奥妙,常常在万物“有”的状态时,想要观察万物的边界所在。“无”和“有”这两种状态,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这就是老子整体把握世间万物关于“有”和“无”之间综合辩证关系智慧的最有力证明,也是老子《道德经》思想关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整体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更是其在第二章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和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根本原因。唯有如此,才能与下面章节中关于:“对“无”用为就是“无为”,“无为有为”均是为,为和不为是统一,为而不争是至圣”的总体逻辑关系向一致。
老子的《道德经》,为我们打开了关于“有无”的道之门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经》第一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提纲挈领,谁掌握理解了《道德经》第一章的精髓,谁就把握住了整部《道德经》的奥秘,谁通透了宇宙范畴内“有”与“无”的综合辩证关系,谁也就通透了整部《道德经》的精髓及其综合辩证关系。《道德经》关于“有无”综合辩证关系的阐述,启迪了后世关于“道”的本源性探问和研究,开创了中华文化研究中关于无与有的唯物辩证研究讨论新篇章。
从此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和更加广阔的空间舞台,中国文人的研究领域,也从《易经》所开创的“天地人”三才之道迈向了“道天地人”的终极层面,中国文化的研究方式和范畴,也从《易经》“从有到有”的片段,整体升华到了《道德经》的“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整体循环过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无有,观其妙徼比如《易经》的“乾”,就可以对应《道德经》的“无”,《易经》的“坤”对应《道德经》的“有”,在我们国家的某些单位管理模式中,就常常有“务虚”和“务实”的“乾坤配”模型。这和《道德经》中关于“有无”的综合辩证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务虚”的职位,就是要像“乾卦”那样,着眼于“从无到有”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务实”的职位,则更多像“坤卦”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