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诸子百家的学问大都来源于此。因此,《周易》不只是五经之首,也是后世各种学术的理论源头,如中国的人文、术数、哲学等都可以说是深受《周易》的影响。
易经那么,《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虽然历代以来,解读《周易》的专家多得不可估算,但其解读能够真正接近于原旨的经义却没几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答案是:专家们解读《周易》一书,要么为名,要么遂利。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部分专家还借此书的外壳发挥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以至于越解越脱离原旨经义,越解越让人迷惑,最终扑朔迷离,被世人当成“天书”。
易经那么,《周易》这本书的原旨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专家来解读它?甚至利用它来诠释自己的思想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周易》成书于殷末周初,历经上百年的时间,作者并非只有一人,而是多人不断的修复完善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甚至可以肯定的是,《周易》最开始办有卦象,并没有卦词和爻卦,更没有后来的“十翼”。
至于《周易》的原旨经义,我个人认为并不像专家们专解读的那样复杂,考虑到该书成书的朝代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周易》不可能有今天如此丰富的内涵。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周易》也不例外。
所以我认为《周易》一书很可能是当时皇室卜卦占爻的记录,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于不能把握的事或者大事(庙堂之事)往往都是通过卜卦来决疑的。当卜卦的次数越多,记录越多,最后才被专人编订成书的。
古老文化为什么叫“易”呢?因为“易”代表着难以决疑、无法判断的事,也是无法预测的事,必须通过卜卦来决定,这个“易”跟佛教中的“无常”一个道理。
而这种对于那些“无法预测”的事通过卜卦来决疑的习惯,在周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因此,所编辑成书的记录就称为“周易”。这或许就是《周易》一书的真正来源。
至于后世的那些解读,只是后世的事,并非就是《周易》的原旨经义。如“十翼”,虽然文采飞扬,喻义深远,但并非就是《周易》的原本意思,但也不能否定“十翼”的意义,因为它大大的丰富了《周易》的内容,把《周易》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解读周易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十翼”,很难想象《周易》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因此,正是因为有后世的这些专家的解读,《周易》一书才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十翼”和世后的专家们的解读内容已经大大的超了《周易》原本所要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