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在时光中慢慢成长
为什么有些人读了许多书,思想水平却还是很低?
被人笑为:明白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读书从来就不是讲究多多益善,书店里充斥着哗众取宠的读物,可让人消磨时光,而无益于成长。
同样,博览经典,会背诵三十万字古文章,也未必能够塑造个人的品质。
叔本华说:阅读和学习是任何人都能自愿进行的活动,而思想却不是这样;设身处地,直面问题、结合困境、独立思考,才是成长自己的真正方正确式。
读书越多,越发现自己浅薄;读书越多,越发现自己渺小。容易把卑微当作谦卑,把窒息当做快乐;把信仰古人当作毕生事业来侍奉,把相信古书当作人生捷径来践行。
你如果也是这样,就会导致大错特错。处处与人讲道理,就会众叛亲离;时时苦口婆心,却让孩子叛逆。
避免高谈阔论,只在实践中尽力,丰富我们自己的生命情感,让人性觉醒,让人格发光,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人生使命。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讲的就是践行。
在实践中思考,把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探究问题出现的缘由以及未来是否可能爆发的指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的缺点是,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还需要持续学习。
于是就会发现自己更大的不足,那学有所成的一点点益处,又会被更大的困境包围。大脑成了百货商超,琳琳琅琅装满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不是仓储器官,人不应该用记忆力竞赛填充占用自己的一生时光;大脑是创造奇观,是决断中枢,是高效信息处理器,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用知识作武装封闭自我、强化记忆、变成和大家一样的东西——泯然众人矣,而在于对信息进行剥茧抽丝、提升判别能力、实现突围——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你自己。
怎么破除包围呢?怎么突围呢?
在生活中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剥离、消除、瓦解知识屏障的壁垒,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的认知。就算每天解决一点点,坚持不懈,积小胜成大胜,终将走向胜利、走向成功。不需要被困境将人生遮蔽。
这样就没有困境能够困得住你,阻碍住你,你就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想法,做到自己要做的事。
因此,天下间,但凡取得成绩的,都是一路顺景,一路高歌,一路通畅,没有阻隔,没有困境,没有坎坷。
如果时时坎坷,处处阻隔,总有困局,这个人的命运就出奇的差,一旦跌到,就很难再起来了。
因此,形神具备,精神俊朗,能君临天下的都是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扎扎实实做事、把事情做得漂亮的人,而不是用知识和学问把自己整的清高得意的糊涂蛋子。
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由三部分组成:身、心、灵。身是肉体存在,自然存在;心是社会存在,心理存在;灵是灵魂存在,精神存在。
单论肉体,不过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许多人都仅止于此,个人称之为行尸走肉,我有位老师说是造粪机。
单论心理,不过是彰显生命情感,往往又被欲望遮蔽,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欲望出发,把人生都引入到“红薯地里”,磕磕绊绊,普遍焦虑,再也无法继续,难以为继。
单论精神,不过是狂想妄想幻想,理想梦想断想,生前籍籍无名,死后万民敬仰,将未来的大放光彩与时代想成了时空错乱,
古时尊崇儒家,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识字越多,头仰得越高,鼻孔越高;在上一个时代里,唯有致富高,挣钱越多,就越受世人仰望,飘飘欲仙的感觉会遮蔽自我,再也无法脚踏实地的生活。
新时代再次让人与自然面对面,把天地人,日月星,精气神一一对应,只有回归自我,方能走向复兴。
关于学,正确的理解可以参照德云社对相声的说明:学指的是模仿,是一种艺术表演的形式。
坊间新流行有一句话说:只让你模仿,没让你超越,这是对模仿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学”的最高评价了。可以博人一笑,得到认可了。
比如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第二,漂亮国突然发现了自己在全球推行“民主模式”错的离谱的原因了:这个地球只能供他们一家消费挥霍,如果加上中国则需要七个地球才可以承受同种索取。
而中国也发现全球生态告急,自然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就是来自漂亮国倡导的发展模式。
于是,关键时刻,再现大国担当,危难关头,文明挺身而出,硬着陆,急刹车,回归于道,把可持续绿色发展,从自己做起,着力开辟三大攻坚战战场。回归农业优先发展,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实践。
为学日益,我们由此走向世界。
为道日损,我们终将回归本源。
那么,具体到一个乡村,该如何实践呢?
东拼西凑,学百家之长,许多乡村都是这样做的,终于也在学中彻底迷失,见不得别人好,见了都想搞一搞,把自己弄成了四不像,只好再去学更好地,与群众彻底成了两张皮,上面热,下面凉,干部干,群众看,你出力流汗辛苦弄钱上项目,他看你耍把戏说风凉话。损了你一遍又损一遍,以至于你一无所为,成为茶余饭后,笑料笑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空谈。
怎么才是乡村振兴实践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无为,无事,取天下。
什么意思?
不要去学别人,而是要搞创新;不是自己干,而是要会动员,以人民为中心,让大家动起来。你能做多大的事,关键要看你能动员多少的人。
人生苦短,短得只能做好一件事。
曾经有本书讲,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人生短到只让你干一件事,你会如何选择?
为官一任,可能很短,短到只能干一件事,你会干什么,你会怎么干。
我用了五十年,才发现,我最重要的事,竟然是让自己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