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人生中,突发其来的挫折,磨难,变故。
往往这个时候,他们总会埋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
因为,人性就是这样,只想拥抱好人好事好物。
那,我们表面看似的好,真的好吗?看似的坏,也真的不好吗?
未必!
以下三点个人心得分享,与大家一同去探个究竟,并助力于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四十二章。
一、正向客观看待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观读到现在,我们都了解,道生万物。
道是无,看不见,摸不着,且不可名。
所以,当年伏才羲一画开天。
而,一,便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开始。
用《易经》的思维,一,便是太极。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便是二,即阴与阳。
阴阳是太极生发而来,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
这便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自然之变化,自然之规律。
阴阳二气相互交融互动,从而形成了人。
这便是二生三,三即是三才:天、地、人。
如此一来,天地人三才彼此之间再相互交合,相互作用,自然可以生出万物,即三生万物。
于此可见,世界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的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相互激荡,互相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会走向死亡。
这便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从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
没有矛盾,没有是非,人何来的历练?又何来的改变呢?
它们的客观存在,能促进人的蜕变,让人一点一点地明心见性,遇见真正的自己,遇见道。
所以,当我们懂得换一个角度,正向地去看待它们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地烦恼了。
二、拥抱坏的,才能拥有好的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有好就会有坏,有损就会有益,有吉就会有凶。
事物的两面性,同时存在。
所以,通常来说,我们认知中的好,不见得是好,坏,也不见得是坏。
就好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以为失了马,结果反而得到了两匹马;老翁的儿子掉马腿伤了,反而让其儿子逃过了征战沙场一劫。
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好事与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
故物或损之而益。
再好比,植物长得过于繁密,我们一般都会给它们修剪多余的枝条。
如此之损,是为了保留它们的养分,让它们更好地生长。
故,看似损,实则,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常常总会好心办坏事。
我们的认知里边,总以为帮助他人,就是对他人好,对自己好。
实则,有失偏颇。
就因为我们站的维度不够高,不够客观。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主观认为。
自然,对于事件的了解,就比较局面,不够全面。
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就是要历经磨难,要经受考验的。但是,你出于好心,去帮他,让他免遭痛苦。
老天从来不会随意让一个人去经历。让一个人历经磨炼,必有因由。
他人历经磨难,本来是要让他成长提升,生发他内心更多地天然智慧出来的。
但是,你的好心之举,对方不但不能从中成长提升,反而对方还要继续历经换汤不换药的功课。
故,或益之而损。
再好比,现实生活中,饮食过度,反而把肠胃吃坏了;过度运动,身体反而更差了。
故,看似益,实则损。
三、强梁,失去的开始,为人低调,不出风头,人生才会顺
——强梁者不得其死。
蛮横霸道的人,经常是不得好死的。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兼保镖。
子路一生好勇闻名,所以,孔子曾经毫不留情地批评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最后,子路果然死于卫国内乱,结局特别惨。
这便是,强梁者不得其死。
精于游泳者死于水,精于枪者死于枪,精于刀者死于刀,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现实现实生活中,蛮横霸道死的快,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强梁之人,自强梁的开始,便也是失去的开始。
他们会活活把自己逼向绝路,也斩杀了很多自己人生中很好的机遇。
遇到能帮助自己的贵人,能让你少绕路,少奋斗些许年。
但是,因为自己的强梁,不但把贵人气跑了,自己也要多走很多弯路。
本来自己的路可以很宽,就因为自己的强梁,得罪了很多人,以致于,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所以,一个人强梁,过于蛮横霸道,都不是好事。
一首关于小猪的诗歌,很有意味:
倚栏闲看小猪儿,一个强梁把众欺。
纵使糟糠独食尽,先肥未必是便宜。
强梁的人,即使先肥,也未必就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得面临第一个被宰杀的可能。
反观我们现在的祖国花朵,很多孩子,都被养的比较蛮横,霸道。
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在那哭闹,吃东西,都要抢第一名,完全不顾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把孩子养成这样,对孩子是不好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在他以后成长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比较辛苦。
当今的教育,真心是值得我们人去好好地深思的。
以上三个点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