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真正的善行,不在于假仁假义,不在于小恩小惠。
行善也要讲究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
小善如大恶
《道德经》有言:“善行无辙迹。”
为人处世,应当秉持一颗善心。
但并非所有善心,都能带来好的结果。
很多时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发心虽是善的,可结果却是恶的。
真正的善行,就好像风过无声、雁过无痕。
因其为遵循正道,所以不留任何祸患、不露任何踪迹。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宰相吕文懿在位期间,为老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
辞官还乡后,人们依然仰慕他,尊他为泰山北斗。
一日在乡间散步,遇见一位醉酒的乡亲,对他破口大骂。
老先生如如不动,自行退回家中,闭门不理。
还对身边的人讲:“这人已经喝醉了,不要与他斤斤计较。”
乡亲们都称赞吕老先生心善,宰相肚里能撑船。
谁知第二年,醉酒骂人的人酒后行凶,犯死罪入狱。
吕老先生得此事,觉得非常愧疚。
他说:“假如当初我与他计较一下,借那个机会好好批评教育他,也许他就不敢再犯大罪。
但我当时只想心地厚道一点,大人不计小人过,没有与他计较。
结果如此以来,反而让他的胆子更大,直到今天犯下了杀人死罪。”
善良要有锋芒,否则宽容也会变成纵容。
行善不着痕迹,不留后遗症,才是真正厉害的人物。
盲目行善,也可能是在助长他人作恶。
为了“行善”而留下一大堆后遗症,结果让别人为难,其实离“作恶”不远了。
2
大善似无情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善与不善。
不会去表达什么,也不会去干涉什么;
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
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都是万物自己的造化,与天地无关。
看似无情,其实却是世间最大的善。
上世纪90年代,野鹿在美国濒临灭绝。
人们为了保护野鹿不受伤害,就把山里的野狼消灭干净。
没了天敌,野鹿的数量先是直线上升。
可没过多久,激增的鹿群就吃光了山里的草木。
不仅环境遭到破坏,野鹿自身也大批饿死。
眼看野鹿又要灭绝,美国人又被迫“引狼入室”。
从加拿大运来一批野狼,重新放归山林,鹿群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意思是,天地有其自身规律,没有因为尧是明君就让他长存,也没有因为桀是暴君就让他灭亡。
正因为如此,天地之间才能达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历史才会在平稳中更替,才会周而复始地演变。
如果天地也讲感情,时而帮扶弱小,时而惩治奸恶。
任意干预变化,轻易改动规则,那么天地也就不是天地了。
所谓大善,一定要有大智慧相匹配。
以智慧的眼光,遵循自然天地法则,洞悉世相人心。
只有这样,善行才能既合乎天道、又不违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