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进步。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我们在不断理论与实践中发展。学习,作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项平常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她呢?
我们来看看《易经》怎么简单判断一件事情,《易经》常用吉凶悔咎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说一件事情成功的机率是25%,即使是吉的事情,还是有四种可能,只是因为吉了,凶悔咎的比率降低了,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转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无穷无尽。所以我们仅从四象出发简单分析,那么一件事情成功几率25%,说明有75%在凶悔咎象限,所以要避免凶悔咎对人的伤害,这就需要在认知上做好准备,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整和修复的,这就是PDCA的过程。
《道德经》是辩证看待问题的,他判断一件事是怎样的呢?“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福中有祸,祸中有福,也就是一件事情好的概率是50%,所以要慎终如始,所以要顺势而为,才能尽量减少50%的祸带来的灾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不断的循环反复中,在谦虚如谷的心态下,实现PDCA的调整修复。
学习也是一件事情,同样符合上面所说的道理,所以经常听人说以前公司做得好好的,结果EMBA学着学着,公司就慢慢做倒了,这就是不懂得学习的经典提示。
学习到的,是一个新的事物,她与原来的肌体有一个排斥反应的过程,肌体慢慢接纳了她的好,也慢慢接纳了她的坏,如果你无知无觉,不事先做好防备和事中做好调试,这种坏是会慢慢累积起来的,她与人性中的恶、人心里的魔会纠缠起来,发挥她不良的作用。
阿米巴是稻盛和夫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创造了很多管理神话,阿米巴由组织、经营会计、哲学三架马车搭起一个坚实的房子。运用得当,她确实是一个好的东西,该不该学?该学。对很多企业来讲,阿米巴是一种新东西,如上所说,新东西与旧肌体会有一个排斥适应的过程,阿米巴同时是一个好东西,按照《易经》来讲,好东西也有凶悔咎的象限,按照《道德经》来讲,事情都可能有50%的祸,所以怎样避免这些凶悔咎与祸,是必须在认识上以及执行上不断调试、修复的。预防不好的产生并不是对好的一面的迟疑,坚决贯彻好的,但在贯彻过程中小心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修复,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精神。而那些不好的,除了要时时警惕,不断修复,还要用哲学来培养出利他心。阿米巴的分算奖是精益求精的分算奖,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分算奖,她会导引出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这种自私心最后必须要有利他哲学来平衡,最后实现阴阳调和,成就功业。
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明确指出慕容复与乔峰之父贪学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却不懂得化解,所以每多学一项技艺,五脏六腑的硬伤就加重一点。少林七十二项绝技绝对是好的,但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一面,在少林寺是必须用佛法的慈悲与利他来作为化解的,把人性中的利己与佛法的利他做调和,阴阳就平衡了,伤害就能降到最低了。
佛家说要去我执,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学成了执,俗话说“书呆子“,现在经常说的”理科男“、”IT男“都是这种学习的产物。学习能够提高智商,却很难提高情商。学习能学出”智“,却很难学出”慧“。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也是这个意思。勇猛精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去化学习中的我执才是更高明的一种能力。
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要有实学,还要有哲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就怕不去做。学而不拘,知行合一,认真种下的因,必有春暖花开的果!
知雄守雌初心不改,勇猛精进春暖花开。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