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感悟道德经德是什么
TUhjnbcbe - 2024/9/9 23:56:00
北京中科专家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340799810666638&wfr=spider&for=pc

《道德经》中,“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那我们要怎么来理解“德”呢?

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万物都是有“道”和“德”的作用。其中,“道”的作用是“生”之,德的作用是“蓄”之。也就是万物都是从“道”中所生,而万物之所以能够形成当下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是有“德”的蓄积作用。

在人文社会中,人与人在身体上的差别较小,但在精神的层面差别却会很明显。

孔子在《论语》中有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好的管理者是有德的,是以德来做治理的,这样众人团结围绕在管理者周围,自动地运转。

老子说,“道”与“德”的作用,是莫之命而常自然。有德的管理者,不需要通过命令,而是使得众人自然地团结。

虽然“德”也是形而上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蓄积程度来描述它。比如人与人的差别,“德”存在着无和有,小与大的差别。

对于某个组织,有德的人,是可以使得组织维持稳定发展,而无德的人,会使得组织分崩离析。这里的组织,可以是个人、家庭、企业或国家。在社会中,这个人的能力能够管理多大的组织,会反映出“德”的大小。

“德”的概念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能够去积德,是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它的。

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我们是需要先在自身上修德,才能够感受到它是真实存在的。这样,我们首先会变得有德,虽然它刚开始会比较小,但之后是可以不断地使之增长的。

应用在个人身上,会感受到自己精神的稳定。比如有的人,情绪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精神容易被外界所伤害,这些都并非是稳定的状态。而有德的人,是能够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于“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那要怎么来积德呢?这个是有阶段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提出了积德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像小溪一样,慢慢蓄积的过程。当我们起心动念,产生言行的时候,都是可以去积德的。而积德的前提,是要让自己去利益整体,不争。因为老子说“道”的特性是利万物而不争,能够让自身逐渐地符合于“道”,这样就是会积德,“德”会有增长的效果。

通过让自身符合于“道”,是可以去不断地积德的。随着“德”的蓄积,对于“道”与“德”的感悟也会越来越深,从而有助于使得人生趋向于美好的状态,还可以将自身的“德”作用于家庭、企业、城乡,国家,乃至于天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悟道德经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