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第五章节,主要强调“空的”重要性;因为“空”才会产生能量,因为“有空间”才能够包容万事万物,才能够起到无穷无尽的作用,比方说“空”可以供人类居住,比方说留白可以使画面拥有透气感,显得更为美丽,比方说“有空隙”能够让阳光普洒下来,心情舒适,这些都是“空”的作用。
所以,不要认为“空”是啥也没有,“空”恰恰是“有”的基础,恰恰是“有”的本质,恰恰是“有”的载体。
下面来看看老子的经典语句: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滋养着万事万物,不会标榜自己多么仁厚,不求万物用“草扎成的狗”来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争仁,滋养着万物,却不求万物回报他。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圣人不会说自己多么宅心仁厚,因为一说就相互抵消了,人家就不欠你了;为百姓做了事情,不需要百姓用刍狗来回报他;所以圣人不言仁,不争仁,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回报。一旦有所求,就有所期待,有期待就会感到失落。
2.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yú)出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
那么风箱是怎样的?
这里需要隆重介绍下橐爚,知道其工作原理,才能理解这句话。
橐爚是古代冶炼(liàn)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也就是通过简单推和拉的操作,产生风,这个风就能点燃火。
虚而不屈:内部空空无物,空虚而不枯竭,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动而俞出: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对于鼓风机来说,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3.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注意这里是“多闻数穷”,而不是常常听到的“多言数穷”;听得多,看得多,学得多也未必是好事儿。
学得太多,太杂乱了,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清净。
要一门深入,主要攻读一类书籍,才能有所建树;选择做天文学家,就专攻天文;选择做哲学家,就阅读哲学书籍;选择画画,就重点研习绘画书籍;世界上好书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所以势必要有所选择,有所舍弃。
老子这一章节短短三句,还描述了“做事情不求回报,不求赞颂”;为了得到赞美去做好事儿,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本身心态就是不正的;一种单单就是做好事,非常简单,当下做好事当下就感到高兴,高兴就是赚到了,就是收获;一种其实是利益交换,必然是有所求的,得不到回报反而会产生怨恨。
所以,这两种起点是不同的,心态必然也是不同,最终效果当然也完全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