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德经第40章人生总是事与愿违遭遇中年危
TUhjnbcbe - 2024/10/9 16:07:00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http://www.wangbawang.com/m/

大家好,我是雅风,不知不觉,道德经我们已经讲了一半了,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或私信我都说视频更新的太慢了,说真的创作不易呀,因为站在讲台上既要对得起观众,也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老子,对得起道德经。

能坚持到现在和大家在评论区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看到评论区里面网友的留言,真的是很感动,很多网友真的是过誉了,我算不上什么大师,但我真心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帮助到大家理解道德经,运用道德经,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领悟道德经中博大精深的智慧,从而有效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言归正传,在道德经接近一半的篇幅时,老子在第40章对前面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下半部分内容的一个引领。我们看一下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一章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是这两句话的分量却很重,如果说道德经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书的序言和总纲,那本章就可以说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和概括。而且本章和第一章第二章遥相呼应,提纲挈领,把道和德的核心主张一并给我们做了总结。

反者道之动;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是道的运行规律。反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意思极为广泛:

第一,相反相成。老子朴素的辩证法贯穿整部道德经,在老子眼中,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所有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我们回忆一下第二章中,老子说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不但在第二章中列举了“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相反相成的概念,并且在随后的诸多章节中又论述了相当多的相反相成的概念,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虚与实,强与弱,得与失,荣与辱,福与祸、吉与凶、静与躁,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多与少,大与小,左与右、轻与重,雌与雄,黑与白,胜与败,益与损,正与奇,唯与诃,智与愚,成与缺,盈与冲,巧与拙,辩与讷,开与合、废与兴,取与予、始与终,厚与薄、清与浊、朴与华,贵与贱,生与死、利与害,亲与疏,难与易、等等。这些概念都是对立统一的,是相反相成的,少了这一面,另一面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永恒的,也是道运行中最常见的一个规律;

第二,反朴归真:老子不止一次地提出复归的概念,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老子认为夫物芸芸,终将复归其根,此乃道之常规;兵强天下,其事好还,也是道的因果;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第三,发展到事物的反面: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物极必反,这些都是道所具有的微妙的道理。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无常时刻伴随着我们左右,让我们措手不及,这个世界上大量的事,往往都是事与愿违,真的,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人类的想象,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想想看,哪一个冲着孩子大喊大叫的父母不是希望这个孩子好?然而、事与愿违,越喊叫孩子越不愿意学习,越不让干什么逆反心理就越严重,不是吗?越想发财可能越挣不到钱,越想买房子发现房子越贵;越想好好睡觉却越失眠,越担心什么,就越是发生什么?这些都是反者道之动的表现。这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奢望的祝福语罢了。

那么既然道的运行规律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又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什么样的启示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弱者道之用。老子不止一次地提出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可是柔弱为什么能胜刚强呢?就是因为弱者道之用的原理。什么是道之用?道为体,德为用;老子要说明的就是柔弱是最大的德,有了德,柔弱就能胜刚强。什么是柔弱?我们在第36章时讲过,柔弱不是软弱,更不是脆弱,柔弱之所以能够胜刚强,所依靠的并不是弱,而是柔,确切的说是柔德。

柔弱是让自己的心性变柔,让自己的欲望变弱;柔弱表现出来是谦卑,是处下,是无私,是不争,只有具备了谦柔之德,按客观规律而行,才能顺利等到刚强者的能量发挥殆尽,只有做到无我利他,才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和归附,才有战胜刚强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太要强了,什么事都争先恐后,殊不知反者道之动,争到了名利的同时可能也带来了祸患,什么事都不想吃亏,却不懂弱者道之用,吃亏也是福,柔弱不争才是道的表现方式。

然而却总有一些人,不但在外面争强好胜,在家里也常常表现出刚强的一面,这不是悖道而行吗?就拿夫妻关系来说,本来是男女有别,却被说成男尊女卑,结果随着妇女权益的提升,很多情况下表现出女尊男卑的现象;我这样讲可能会得罪一些女性朋友哦,不过咱们只是就事说理,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比如说丈夫晚上应酬,回家晚了,妻子就生气,甚至大吵大闹。结果不欢而散,以后回家更晚,然后恶性循环,继续大吵大闹,最后索性不回家了。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陈道明和蒋雯丽拍过了一部电视剧叫《中国式离婚》,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而聪明的妻子是怎么做的呢?聪明的妻子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丈夫晚上回家晚了,妻子不动声色,丈夫看到餐桌上饭菜丝毫未动,就问为什么还不吃饭,妻子不吵不闹,只说自己不饿,然后去热饭菜,丈夫眼睛又不瞎,心里又不儍,但凡有点良心下次只会争取早点回家。而有些夫妻之间总想论个是非对错,结果赢了对方,却失了感情,往往得不偿失,殊不知,谦让才是和睦之道啊。

为什么老子一再强调物极必返和以柔克刚呢?这就要从世界的本源来探讨了。老子接下来追根溯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我们就讲过,老子所说的道既是万物生发的本源,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而无和有是道的两扇大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道无名无形,是虚空,他的表现方式就是德,是柔弱,而德就是顺应大道,遵道而行,所以说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道从无中派生出有,又从有中演化出万物,然而万物终将复归其根本,才能保持万物生生不息,所以说反者道之动,物极必返,循环往复,相反相成。

明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以及无中能生有的原理对我们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知道了物极必返,就不会刻意执着,过分追求私欲的满足;我们知道了相反相成,就不会太在意好的一面,而忽视不好的一面;我们知道了循环往复,就会正确认识生命中的无常,不再抱怨人生中的事与愿违;我们知道以柔克刚,遇事就不会争强斗狠,从而保持健康的身心,离道也就越来越近了。

在这里我还想多聊几句,我查阅到我的粉丝中年人居多,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80后也到中年了,提到中年,大多人会想到中年危机这个词,但我相信,爱学习的人一定不会出现中年危机,即便出现了中年危机,只要领悟道德经中的智慧,也能轻松化解这个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的规律,中年危机又何尝不能转化成中年机遇呢?

中年人,无论男女,虽然在体力,精力,生理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可能会措手不及,但中年人有着中年人的优势,人到中年以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了一个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也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这时候才有可能够腾出手来,去思考自己的乐趣,去学习充实自己。

特别是道德经的爱好者们,在做人做事上又多了一份从容,人际关系和事业上都很有可能迎来二次飞跃;就算是由于准备不足而被动转型,或者说运气不佳,失去了铁饭碗的工作,甚至是生意失败,事业受挫,那也不必气馁,东方不亮西方亮,说不定又有新的机遇等待着你呢?时代不同了,以前一旦踏入一个单位或一个行业,基本上这辈子就定型了,可能很少会有新的机会,所以才有中年危机这个词,而现在,转换专业或者职业变得极其简单,并且这种转换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以前想学习可能借本书都难,因为环境变化特别慢,你想要学习一个新技能,你不熬上几年学徒生涯,你根本学不会,更不可能遇到你想学什么别人就能教你什么。而现在,你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很多专业内外的知识和技能,你可以遇到更好的老师,你可以用极少的代价获取极其丰富的再教育资源。而且,老子所说的无中生有在当今社会变得更加普遍,可能像玩游戏,广场舞,街头篮球,这些在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变现能力的爱好,配上互联网的新媒体,然后就可能成为网上的网红,带来不可思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无中生有,让过去看似没用的东西成为今天的一种优势,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握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培养生活的激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我相信,摆脱中年危机,开启我们的中年机遇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互联网是一个大家庭,网友们有什么心得,有什么疑问,或者是对未来有什么期盼,都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有的时候,网上虚拟的群体讨论,特别是国学爱好者的互相交流,可能远好过现实中无意义的社交。

好,第40章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40章人生总是事与愿违遭遇中年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