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中偷闲,开始读《道德经》。《道德经》以前读过,不解其意。看了注释,还是不明白。所以放下了。
现在忽然有求学的心,所以专门去听一些老师讲,又听得云里雾里。
一些老师甚至将道德经,讲成个人的道德修养,真是无语而慨叹。这就好比是将一个经天纬地的天罗地网,讲成一把可以遮蔽风雨的雨伞。
以如此浩渺之大,来讲如此微渺之小,如何能够讲通呢?
以如此幽微高玄之奥,来讲如此平易朴质之用,如何能够通达?
觉得还是自己先熟悉文本,写出一点心得,然后再去广纳百家比较好。下面就是我的理解。有解得不对的地方,欢迎高手来和我探讨切磋。
《道德经》不是讲个人道德修养的。这是政治哲学,讲的是治国之道。
原文是这样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称之为道,却不是我们常说的道;名,可以称之为名,却不是我们常说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这种东西,没有名字,也看不见,却是天地的开端;
它能够呈现出万物,使万物处于有的状态,所以称之为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ào:(终极)
(道虽然无形,无状,无声,无色,却能够表达出微妙神奇的力量;
道呈现出来的万物,正可以显示出道的各种面貌,从而观测到道的作用)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这有和无,都是道的形式。根源于道,名字不同。所以称之为玄妙。
玄妙又玄妙啊,是世间各种玄妙的枢纽所在。
拿到了这把钥匙,才能登堂入室,深入到玄妙幽深的道理之中。)
这一章天开地搫(pó),是《道德经》的“中枢”,玄门。
这一章天开地搫(pó,清除,扫除)(这个词汇是我制造的,我找不到比这个词更合适的表达了。),
是《道德经》的“中枢”,玄门。
这一章能通达,后面就非常容易理解。
这一章参不透,后面就如同黑夜探路,混沌不明。
这一章主要讲的,就是道和名的关系。
老子所说的“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后世有很多词汇来形容它,比如:天极,太极,天理……
老子所说的“道”,为万物的本原。
老子对“道”,有过这样的阐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种东西从混沌中形成,在天地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产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种东西的状态,如同稀薄无比的空气,凄清寂寥,但是它是独立的,不会有东西能改变它。
它按照规律而运行,从来不会终止。这种东西,最后形成了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因为世间万物所有的名字,都无法概括它的含义,无法表达它的神奇。但是必须给它一个名字来称呼,就勉强给个称呼,叫作道。勉强给个名字,叫作太极。)
这些,是老子关于“道”的解释。
为了具体阐述这个“道”,我们可以想象:在天地宇宙之间,有一种神奇又神秘的力量,它浩大无垠,空渺无踪,没有一个人能看到它。
但是却有着非凡的力量。
日月星辰,在它的作用下有序运行;时序季节,在它的作用下依次循环。世间万物,遵循它无形的指挥,自自然然而生,而灭。
从来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它的真容;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感知它的威力。
好像它从来没有存在过。
但是没有它,就没有万物。
这就是道。
现在,关于“道”是什么?你明白了一些吗?
这个无形,无状,无色,无味,无阴,无阳,无声,无体的神秘宇宙力量,就是“道”。
你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它却催生出整个世界。你是其中之一。
它是宇宙之源,人类之母,万物之母。
关于“无名和有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和“有名”是一体的,都是道。是一个本原分出的两种状态。也就是“一生二”。
但是这两种状态,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的。
举一个例子:
一种无形无状的气息,在世界凝聚。这是春天的“时气”,类似于“道”。
伴随着这种气息,春风先起来了,万物苏暖,杨柳如烟,春水如碧,海棠铺绣,梨花似雪,燕子归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
从春风开始,呈现出来的春天百态,就是有。
看不见的“时气”,就是无。(当然,时气还是可以感知的。道更比时气更虚无。但是,实在找不出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拟道,我们勉强找出来一个东西,就是时气。)
所以说,有和无,是一起出现的。有是状态,无是动力。
同样,当“道”这个虚无之气,在秋天集聚的时候,也是如此。
当你看到黄叶飘飞,白露初降,大雁南飞,天高气清,丹桂飘香……
这是秋天呈现出来的“有”。
你就知道:在这无所不有的万物之“有”背后,一定有一个“时气”的无形的手。
那个无形的东西,就是“道”,也是“虚无”。
所以说,无,和有,是一体的。
无名,是天地的开始,是一切造化的推动力。
有名,是天地万物的呈现,是万物之母。
有和无,就是道的神秘形态。玄之又玄,但是这是解开《道德经》密码的最核心的钥匙。
拿不到这把钥匙,后面的《道德经》,基本上不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