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道德经解读第20章世人笑我太疯癫
TUhjnbcbe - 2024/10/19 21:12:00
道德经20章——世界笑我太疯癫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dǜn)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ǎo)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一段老子一改道德经的文风,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悟道过程的心灵体验。令真正的行道者,感同身受!这一段没有经历过实修的道者很难读懂。老子对人类的那种包含了失望、怜悯、企盼、期待、无奈的复杂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无法感受到老子那种混沌的感觉、疲倦的感觉、懒散的感觉、怅然若失的感觉、内心大海般微波荡漾的感觉、狂风般波澜壮阔的感觉……。这是老子真实的悟道心路!

这篇不能从任何“用”的角度去学习,必须用心感悟才有所得。这就是绝学的含义。

所以,在本章解读中,我不会依文解字,而会有感而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

恭敬或怠慢、喜欢或讨厌,有什么不同呢?老子此时已经完全跳脱了评判对错和好坏的境界!人类之所以急于评判别人,只不过是想占领一个“道德”高地,或者害怕别人的不认同,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不敢活出真性情,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大部分人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的,活在别人的认同里。所以,我们特别害怕别人对我的评价。这是每个人最害怕的,我也不能不害怕。所以,我们时刻给自己制造优越感,需要依托他人的认同,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希望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不要察觉到自己极力掩饰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这里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活在别人的眼里,最终就会死在别人的嘴里。

据说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才能平衡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最高赞的回答来自于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干系。”

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里,女主程又青有一段有趣的台词:“我要赚自己的钱,买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买自己的包,装自己的故事。”

老子告诉我们:当你不畏人之所畏,有勇气活出自己的人生时,你的修行才算开始。

荒兮,其未央哉!

否则,你就会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患得患失,宠辱若惊。像广漠、荒芜的沙漠一样,没完没了,无边无沿!大部分的人类都是这样浑浑噩噩过完一生,有几个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呢?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对父子骑驴赶集,刚开始的时候父亲骑着驴,儿子在路上走。

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儿,便说:“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竟然自己骑驴,让儿子在地上走。”

父子两听到这句话之后一愣,父亲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

可惜没走多远,又有一位路人走过,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竟然自己骑驴,反而让年迈的老爹走路。”

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于是父子两人决定共同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有遇到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看见父子二人一头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竟然两个人骑上去,真是可怜的驴呀!”

父子二人一听,就双双下得驴背来,谁也不骑了,干脆走路,可惜还没走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老头看到他们,摇摇头说道:“这爷俩真傻,有驴都不骑,下来走路。”

父子两人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抬着驴回家了。

活在别人眼里,死在别人嘴里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大部分人类每天都晒你的朋友圈,丰盛的宴席、热热闹闹的聚会、兴高采烈的情状、春天旅游的美景、纵情享受的快乐。

这一段老子向我们描绘了橱窗人的人生轨迹。

漫画家朱德庸说:“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家里的装修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看自己的品位或成绩或格调,所思所想都以他人眼光为唯一标准,这种人称之为‘橱窗人’。”

老子告诉我们:每个人该维护的,不是别人眼里自己的形象,而是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该在乎的,不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而是真实的自己。

我独泊兮,其未兆;

从这句开始,老子向我们描绘他自己悟道的心灵体验和生活方式。

未兆:没有征兆、没有迹象,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老子说:我却独自选择淡泊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晒这样的朋友圈。

沌(dǜn)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处在一个如同婴儿的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混沌状态。这个是道家返朴的修行状态。

儽儽(lěi)兮,若无所归。

傫傫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每天好像很疲倦闲散,什么都不想做,好像没什么生活追求。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描绘自己悟道的历程时,写过这样一段话:“有好一阵子,我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我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所谓的身份认同。我在这种内心强烈欢乐的状态下,在公园的长凳上几乎坐了两年。”

这就是“儽儽(lěi)兮,若无所归。”

当下的力量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有时刷刷朋友圈,好像每个人都丰盛有余,而我好像是有缺失的。这颗缺失的心让我一直寻求真理。我真是有一颗愚蠢的心呀!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世人都很明白事理,只有我看不懂世人的想法。世人都很精明,只有我愚笨。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ǎo)兮若无止。

我的心呀,有时如大海般微波荡漾,有时如狂风般无法止息!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人类都是那样的有所作为呀,只有我固执而愚蠢。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贵食母:母是孕育天地万物的能量之源。贵食母是指修行者从宇宙能量的源头获得生命动力与智慧启迪。

我是个非正常人类(N.N.H),只愿安守于道,获得宇宙的动力与智慧启迪!

我独异于人——非正常人类

本章是我个人在《道德经》中最喜欢的章节。这章不需要解读,懂的人自然懂得,不懂的人还是没懂。

老子在这一章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悟道者的心路历程。

你可以通过这一章与老子对话聊天,聆听他的教诲,倾诉你的苦恼;他会如同爷爷对待孙子一样,和你一起玩乐、搞怪、嬉戏、打闹,也可以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帮你答疑、解惑,给你滋养的能量、开启智慧的源头。

在本章的结尾,我用自己在悟道历程中写的一首诗,把老子的心路做个诠释吧!有缘者悟之。

暗夜中的蝙蝠———

谨以此诗献给所有的靛蓝小孩

我是一只蝙蝠

潜藏在夜的深处

夜间,火焰明如太阳

让我觉知慎独

眼睛会欺骗心灵

我宁愿用聆听感受生命的温度

不必在意世人的眼光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智者孤独!

我喜欢倒挂在岩壁上思考,

这让我认识世界换了个角度

于是,宇宙的真相开始显化

靛蓝色的血液冲开求索的漫漫长路!

白天,我喜欢观察蝴蝶

她们总是成群结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她们摆拍各种美丽的造型,

在朋友圈炫耀华丽的舞步。

奈何,短暂的小小生命,

瞬间,消散得如同风中的薄雾

我感受到了鸡汤中的苦涩,

源于调料包中的贪婪、虚伪与盲目。

可怜而美丽的生命呀,

何时才能学会在爱中共舞,

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

暗夜下的蝙蝠与蓓蕾上的蝴蝶,

究竟哪一个更恐怖?

现在总结一下老子送给人类的礼物。

一、宇宙奥义(接前文)

28、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干系!

二、践行思想(接前文)

22、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的评判里,活在别人的认同里,你最终会在人之所畏中迷失自己!

暗夜中的蝙蝠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解读第20章世人笑我太疯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