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道德经为什么两次强调物壮则老,是为
TUhjnbcbe - 2024/10/22 16:5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www.t52mall.com/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德经》是他穷其一生的智慧总结,为了更好地使读者理解“道”的含义,老子通常采用打比方或者反向论证的方法,另外,对于书中一些重要论述,作者不惜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可谓用心良苦。例如“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就分别在第30章和第55章被重复提起过。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现与诸君分享笔者感悟,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要想准确理解作者的本义,首先需探究明白两个基本问题。

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语组成及意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很多单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多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复合而成。比如:妻子,古代意义为老婆和孩子,现代指老婆;道德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道是道,德是德,是两个意义不同的词。这是由于汉语词义的演变而形成的,需要读者朋友特别注意。

二、“强”与“壮”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古代汉语者都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代表丰富的含义。要想真正弄懂,必须从源头考究。正所谓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汉字源头最早可从甲骨文说起。强与壮意义现代相近,但古代还是差别挺大的,分析如下:

2.1从字形上分析。

“强”的甲骨文是左边一个弓,右边是一个人,合起来是一个人用手拉弓。只有力气大的勇士才能拉得开硬弓。“壮”的金文左边的形状像戈,代表武器。右边是士,代表武士,合起来意思是身体健壮的战士手拿武器站在那里。

拉弓射箭,强者也。

2.2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分析。

强是褒义词,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壮属贬义词,如人怕出名猪怕壮。

2.3从事物发展的程度分析。

因为事物总是呈波浪式前进,所以笔者认为“强”是达到顶峰,而“壮”则代表事物已经衰退,程度减弱。

武士站岗,壮哉!

探究明白了以上两个问题后,我们反过来再理解“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就容易多了,意思是任何事物强盛到了顶点就会走向衰败,一味地求壮是不符合规律的,不符合规律就会早早地走向灭亡。

《道德经》第30章中,首先讲军队和战争带来的破坏非常之大,再讲打了胜仗后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最后总结出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其实重点在即“四不要”,分析如下:

1.果而勿矜:胜利了不要自夸自大,自认为了不起。这只是事物走向衰弱的开始。

2.果而勿伐:胜利之后不要到处夸功,煊耀,逢人便讲,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如果这样,就会进一步走向衰弱。

3.果而勿骄:胜利之后不要骄傲,目空一切。这种情况下就会比较危险了。

4.果而勿强:胜利之后不要到处呈强,显摆自己无所不能。那就非常可怕了。

以上是对带兵打仗的统帅胜利后的告诫,不要有了战功就自高自大,老天爷老大你老二,并且到处夸耀,处处逞强,甚至功高盖主,这些都极其危险,等于自掘坟墓。鳌拜武断专横,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最终其御林军所杀,相反曾国藩大败太平军后主动解散湘军,让出军权,才得以善终。

曾国藩功成身退,善终。

带兵打仗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当你在官场奋力进取,终于主政一方时,切忌头脑膨胀,为所欲为;当你商海几番沉浮,挣得千万家财时,要时刻谨记:低调、低调、再低调。

分析完第30章的含义及感悟,我们再看看第55章中的内容,本章开始就打一比方,把道德高尚的人比喻成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纯真,无欲无求,这样的人外物不能侵害,很安全。接着就说婴儿整天哭但是嗓子却不哑,根本原因是“和”(平和无欲),有了和才能“常”,知道了常才能做到“明”,然后产生“吉祥”,理智能控制欲望才能称为真正的“强”。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也。

最后反向论证: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意思就是如果内心控制不住欲望就会达到壮的程度,即很快就会衰老,走向灭亡。

综合所述,老子之所以重复强调物壮则老的观点,前者是教导人们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坚持“四不要”,从而达到善终;后一章是教育人们一定要学会控制欲望,生活才能吉祥如意,否则将会加速走向灭亡。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也。

重要的事说三遍: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众生皆苦,谨而行之,切记切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为什么两次强调物壮则老,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