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子养竹公有言曰:“以雪为白,以墨为黑,常人之见也。雪可化黑,墨可化白,圣人之见也。雪即是黑,墨亦是白,道家之见也。白者非雪,黑者非墨,佛家之见也。常人之见实,圣人之见大,道家之见奥,佛家之见空,此三教之分也。”道家见之奥,为何?
“奥”并不是道教中人奥,而是万事万物大道本来的属性。世人难以拨开云雾见“道”,所以有了老子言传身教,所以有了《道德经》。但是《道德经》以“道可道,非常道”(能够描述出的大道,也不便成为大道)开头,老子一开始就想告诉我们,道之奥不是道德经短短5千余字能阐释清楚,亦或说,老子所说道只是一个引子,勉励后人不断发现道的本貌。
老子作为圣人,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遍了人间冷暖,诸国崛起或化为火海。“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邻”可见当时人民生活疾苦,以及老子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老子崇尚的治世之道“无为而治”。“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最好的皇帝就是人民不知道还有皇帝。或者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少干预人民的生活。
“大道无为”,这是老子多次阐述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作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便是这个道理。但是什么是“自然”呢?老子的三宝有所提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老子给予三宝的解释十分玄奥,但细想又合乎其理。我们做事,只需持有三宝,即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能做到宠入不惊。“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用玄奥而充满智慧的话提示着我们--持有三宝才能做到“无为”。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道德经》中这句话广受争议。有人说这是愚民政策,不过我觉得老子是想人民变得质朴,安居乐业。因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安居乐业便是最高理想了。现在,我们的祖国和平繁荣强大,这是无数先人所追求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活好了,竞争反而大了,“不争”仿佛有点愚蠢。不过老子早就有先见“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顺应自然便可,不必一味地追名逐利。我们不一味的强求,反而得到的更多。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话语细听一片寂静,捂耳却又振聋发聩。
(PS:这是我之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