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14 22:45:00
那这个巧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口它又是窍呢?你看一个穴字头,下面一个巧,实际上它就是对应这个窍,穴字头是什么?就是洞穴,你看古代的时候人们穴居野处,不是这样吗?现在也有,就是甘肃这个地方,有些窑洞啊,还有就像那个山崖,过去有人就住在洞穴里面,所以这个里面中医叫穴,道家就叫窍啊,就是我们讲的相当于空间了,所以说它这个里边就是有巧这个字啊,这也是为什么它就是窍,我们就可以通过口,说这个可字它就相当窍一样。那我们说这个于,就是干勾于,我们一般组词的时候叫由于,对吧,其实由于你加个宝字盖的时候叫什么?就是宇宙了,或者叫宙宇。所以说这个里边呢,说这个干勾于,也就是这个宇啊,它是代表空间的,宙是代表时间的,现在科学对它就是这么叫的,宇宙就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所以这个宇就代表空间,那我们这个窍,这个口啊,或者是说这个洞,就是指空间。实际上空间是什么?空间也叫无,《道德经》里面是这么讲的,叫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它讲的什么?讲的是有无之间的关系,讲的是利用,叫有利,当然有之以为利,这个之以为啊,它是有含义的,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涉及到有无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利用,那这个有无在哪儿体现呢?《道德经》开篇就说了这个有和无,开篇的第一章,就是故有欲,和故无欲,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句逗的一个断法,嗯,说:故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啊,所以他这个里边涉及到什么呢?有欲和无欲,有的人点这个句逗的时候,说这个有欲和无欲,我们说古人他是没有这个句逗的,就是说你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去点,不同位置,过去是这样的,所以句读的这种用法,我们就说标点符号,句逗就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从西方传过来的,我们中国这个里边,就是儒家,儒学的这个角度来讲,教大家学习,教这些小朋友们他是没有给你点句逗的,就是不同的老师可能对于同一篇经文的读法他可能有区别,因为各人理解不同,所以小朋友们去点那个句逗的位置也不一样,那他有无欲、有欲,你把这个句逗点在了欲的后面,这个无和有成了欲的定语了,按照我们现在西方的语法来讲,这个有欲和无欲成了什么呢?成了这个欲前面的一个定语了,那么这个里面呢,如果你把句逗往前一点,就是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嗯,这个里边就把无和有带出来了,我把它点在这个位置啊,当然你点在后面也有它的一种理解,一种用法,也不能是错误,啊,它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用法。那我们就说这个有与无的关系,有它讲有生于无,那它这个里面涉及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这个里边涉及到什么呢?等到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们细讲,有这样机缘的时候,细讲《道德经》,那这个有和这个无,实际上他叫什么?就叫玄有和玄无,当然这个里面对于神兽了解的话,就知道说的是这个玄武,那这个里边玄之又玄的时候,它叫众妙之门,就是有无之间的一种运动,这里无相当于空,但是道家重这个无,那佛家它不讲无,它讲空,实际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是叫法不同,但是它还是有区别啊。佛家讲空,道家是讲无的,但是他们都讲有,所以它这个里面空无和有之间的一种关系,就相当于虚实,用我们太极理论就是一阴一阳之间的一个关系,一个运转的一个关系,嗯,它是这样的,那么它形成的是什么呢?按照《道德经》来讲的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讲的是什么?它讲的是利用,那有无之间的这种利用关系,它形成一种推动力,它就变成了太极,就是利和用之间的一种玄的一种关系,和现在人理解的利用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佛家是怎么去讲这个东西的?佛家它讲的是一种定,就是水火既济,形成一种定,在《周易》里面就是水火既济,所以孔子对于这个《周易》这个既济卦,叫既济定也,这是《杂卦传》里面的。所以佛家的这个里面什么三昧,各种各样的叫法,你在这个《易经》里面都有它的原型了,你完全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你从《易经》的角度去破译佛家这个经典的时候会得心应手的,包括西方的这个神话,乃至于《圣经》等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可以在易经里面找到它的原型,找到它原型的卦。有时候我们读经典,你读了很多很多,但你不知道他啥意思,一旦你发现了《易经》里面的卦和经典之间能够一一对应的时候,你马上就知道,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东西在《易经》里面,它描摹的是非常非常清楚的,当然这也算是一个秘密吧。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师,很厉害,叫李长者,号通玄,这个人早期钻研易理,四十多岁开始潜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岁时译成《华严经》吧,这个人后来写了那个关于《华严经》的一些著作,就是诸佛菩萨和这个卦之间建立起来一种有机的联系,而且这个人非常厉害,当然在佛家来讲的话,这个人也不算出名,嗯,但是他写的那些东西是非常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