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日月光辉火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与生命,哪一个更亲切?生命与财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样更有害?
过分贪求名利,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聚积财富,必定会遭到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行为适可而止,才能长久平安
名誉与生命,哪一个更亲切?生命与财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样更有害。
本章开头老子提出了三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人不应该为名,第二个问题是讲人不应该为利,第三个问题是要人思考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老子告诫人们,甚爱大费,多藏厚亡。这都是“失”的例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些都是“得”的例子。当你领悟了孰得孰失,孰轻孰重,那你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了,也就懂得了取舍,这样就可以做到长久的安全了。
老子在本章主要阐述了贵身重己、轻利的思想告诫人们名誉虽好,但是它和生命相比也是一文不值;金钱虽然珍贵,但是它和生命相比由如尘土。
老子其意是说,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而且是无价的,任何东西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主观意识,也是人最应该明白的道理。
当人需要在生命与金钱两者之间做出取舍的时候,人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当机立断,马上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到了非但不可的时侯,才能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来思考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人类的悲哀。珍爱生命应该是人类最崇高的追求。
人对自已的欲望要有所节制,就算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也要有个度,懂得适可而止,更要懂得给予。
人的良知要是被私欲所遮蔽,就会贪婪成性,也会给自已带来灾祸。违反了人道和天道,无论是谁最终都会受到惩罚。
心镜不明,物来不应了。人应该时刻保有一颗光明之心,来照破无知和贪婪,以用心若镜的状态,来看清名利给人带来的灾祸。
人要学会思考,更要学会深度思考,只有做到了深度思考,人才会产生觉知,有了觉知,人才能有自知,这样人才能真正明白得与失的利害关系,懂得人性的贪婪,害人害己。
人要保有一颗平常心,取有度,舍有法。这是一种境界,也是智慧的彰显,也就做到了通透这是人最高级的修养。
老子在本章明确指出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对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争得名利而丧身,要少私欲,知足知止懂得取舍,并且还要明白没有什么能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切记生命的珍贵,不可以用生命来换取财富,金钱虽珍贵,但是它和人的生命相比却是由如尘土。这就是名利与生命关系的辩证思维。所以人要知道满足,懂得珍爱生命,明白存在才能拥有的道理,懂得适可而止,知足者才能常乐,才能长久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