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岭:工人农民代表的声音怎么这么少
作者: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两会开了一大半,我只从媒体上看到过两位农民代表的发言,于是便想从上搜一下这两位农民代表的照片和资料,却吃惊地发现,不但找不到这两位代表的文字资料,甚至连照片也没有一张!媒体的两会报道中,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发言极少极少,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他们在两会上没发言或发言很少;二是虽发了言,但没有引起媒体的足够关注。不管什么原因,两会报道不充分传递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声音,是一种舆论生态的失衡。或许在有的人看来,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发言,无论如何都没有经济学家、各路明星或官员代表的发言值得关注。两会期间,说话最多和出镜最多的,除了各级官员代表之外,就是各路社会精英,如演艺明星啦、学者教授啦、富豪企业家啦等等,这些人几乎成了两会报道内容的主角。这些精英人物的眼界,也许会比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开阔得多,在公开场合说话也比工人农民自如得多,他们的话,也常常更能引起公众的兴趣,股市啦、教育啦、医疗啦、个税啦等等,哪一个都比农民种粮引人关注。而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发言,则很难让公众和媒体兴奋起来。两会开了一大半,我只从媒体上看到过两位农民代表的发言,于是便想从上搜一下这两位农民代表的照片和资料,却吃惊地发现,不但找不到这两位代表的文字资料,甚至连照片也没有一张!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自觉不自觉地更愿意把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首先还原为一个工人或农民来看,而没有把他们看成和官员代表、明星代表等完全平等的人大代表。来自内蒙古的农民代表顾双燕,和温家宝总理的对话“持续了半个小时”,但在上却无法找到顾双燕的资料照片。可以设想,假如和总理对话“持续了半个小时”的,是一个明星、一个经济学家或一个地方官员,媒体不太可能用“略显羞涩”这样的语言来描写经济学家、明星或官员的现场表现,哪怕这个明星、经济学家或官员在总理面前确实表现得很拘谨。而事实上,在高层领导面前表现拘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农民代表。那为什么农民代表一出场,就非得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文字来写呢?认为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发言不那么重要,或至少没有官员富豪代表委员们的发言更重要,这是一种深刻的偏见。既然是农民,那当然只能谈农民的事,粮食啦、农业补贴啦等等,为什么粮食一涨价城里人就叫苦,农民说说种粮难卖粮难,我们就不那么愿意听了呢?这其实是城市中心主义在作怪。当然,我们更希望工人农民等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们,能在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表达的利益诉求,代表着庞大的社会群体,一点也不比媒体上流行的话题分量轻。无论到什么时候,支撑着我们这个社会基本面的,都是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等等普通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的辛勤劳动,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最大动力,不应该让他们的声音淹没在明星、富豪的光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