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第二十章讲解
TUhjnbcbe - 2025/3/11 21:21:00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若海,飚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应诺和呵斥之间,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世俗的人都活的明光鲜亮,唯独我却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精明光鲜,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是重视取法于“道”。

解析:

这章是讲修身。先需要说一下入世和出世:入世就是进入社会去竞争,总想着自己的生存状态要高于别人、希望自己得到的多于别人,从而自己被社会挤压、同时又去挤压这个社会中的人;出世就是在思想上保持纯洁、生活上只求温饱,不去和别人比较、竞争,追求淡雅的生活状态。老子的这篇文章讲的修身是通过入世与出世的不断对比,如何去达到出世的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修身之术适合于各个阶层的人。

第一段,作为对上级的应诺和对下级的回答,都是应诺之声,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远?在老子看来,人之间在尊严上相对平等,他的思想要求人们谨守“道”,而上级和下级之间就是平等的。这样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人格上就相对平等了,没有必要对上级唯唯诺诺、对下级严厉斥责,只要大家在“道”的范畴内做好该做的就行了;

美丽与丑陋之间只是外表的显现,只在人的视线中去产生差别,而如果大家都在“道”的范畴内去看,外表的差别只是去区分一个人的外形而已,没有美丽和丑陋之分;

人们所畏惧的,是因为他有可畏之处,是有不遵循天地自然规律的情况出现,是出现了人心的邪恶,对于邪恶我们也应该畏惧。

这些事情在当年的古代人就是这么做的,从古到今的做法我们也延续下去。

第二段,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地生活,今天去拜亲访友、明天去恭贺上级,好像显得生活的特别忙碌,达到了活明白的状态,让人看着这些做法就像参加了盛大的宴席、到名胜风景区旅游了一圈一样,得到了自己希望的生活,每天特别的滋润,达到了入世的良好状态。而唯独我淡泊宁静,洞察着这个世界,寻找着天地自然的规律,对于在这喧哗的世间独守一份淡雅,不参与这些喧闹,给人的感觉是无动于衷一样。

在这个世间能够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先淡薄心智,使自己内心空虚,不为世间的纷杂事务所羁绊,保持自己内心的淳朴,与上一章的“见素抱朴”是相同的。

第三段,对于自己的出世达到什么状态呢?混混沌沌的,并不理睬这世间的喧闹,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还不会发出嬉闹的笑声,不会表现自己多么的优秀、不会显示自己是高人一等一样。不会为这世间的名利所诱惑,独守着内心的清高;在外在形象上的表现为疲倦闲散,好像没有归宿的一样。实际上不是寻找身体的安放之处,而是寻找心灵的归宿,如何不被这世间俗世所干扰、如何坚守内心的“道”、如何顺从天地万物的规律,沉静、深思才是出世者的表现。

在出世者心中,这熙熙攘攘的喧闹世界与我何干?将自身置之度外,追求的是按照自然的运行规律来做,守护灵魂与坚守大道才是他们心中的人生哲理。

第四段,在这追求物质的时代中,别人达到了“金玉满堂”,甚至对所剩余物质的挥霍,显示出了阔绰的样子。而坚守大道者则只需要达到“为腹不为目”,吃饱肚子而已,没有多余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是很清贫的。这种做法给世人的感觉是你既有才华、给别人在讲道理,为什么别人很富裕,而你这么贫穷?这种做法不是显得你很愚、大脑不开窍吗?为什么不去追求名利呢?实际上在为道者心中这些名利对他们没有什么用处,他们坚守的是十六章的“致虚极、守静笃”。

第五段,世人都活的光鲜亮丽、过着提笼架鸟、游来荡去的舒服日子。对待名利的反应是那么快、给人的感觉是精明强悍,名和利他们都得到了,世人都在称赞他的财富;而作为追求“道”者,给人的感觉是迷迷糊糊,让世人看不懂他到底在想什么,他的知识为什么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和权力。为什么在名利之前总是不争取,错过了让自己风光的机会,而这些世人没有看懂的,则是为道者在力争去做的。

第六段,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事,在不断地争取着自身的利益,张扬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为道者则显得愚昧而笨拙,默默无闻,在世人面前没有显示出自己得到了什么,看起来平凡而又平凡。实际上在追求“道”的心目中这就是与入世者的不同,他们重视的是“道”的精神、“道”的内涵,这种“道”显示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本章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入世者与出世者之间的不同,给追求“道”的精神者给与了指导和安慰,使他们看到世间的繁华景象时不再迷茫,能够静心对待,做到淡泊自守、混沌宁静、质朴醇厚、无为无不为。真正做到取法于道,顺应自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时给为道者树立典范。本章相对其他章节长一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二十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