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从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小子到商业巨贾,可谓一段传奇。他也被奉为商圣,后人不断研究他的经商之道,以期从他的经历和经商之道中汲取营养,成就自己的事业。不可否认,胡雪岩的经历以及成就的确值得后人的研究,但是细微之处方见大道,为商先为人,这才成就后来的胡雪岩。
分享的不仅仅是一把伞
很多人都知道胡雪岩最初是在钱庄当学徒,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帮老板讨债。一次,他讨债路上恰逢大雨,没有伞一定成落汤鸡了。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好心人主动和他共打一把伞。胡雪岩非常感动,自此只要出门带伞了,他总会和没有伞的人分享自己的雨伞,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胡雪岩这个人。故事虽小,却折射大道理:首先,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另外用当下的话说,他懂得分享。这个他的最早的故事,其实也能反映胡雪岩的本性,这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源。
急人之困,而不乘人之危
有一位布商,在一次经营活动中栽了跟头,要度过难关就只能低价出售自己的布庄,折价两千两。胡雪岩得知情况后,跟这位布商老板说:我买你的钱庄,但不是你说的两千两,而是市场价格两;另外,我只是替你代为保管,你经济缓过来之后随时可以赎回去,支付胡某微薄的利息就可以了。后来这位商人的境况的确有所好转,就从胡雪岩的手里买回了自己的产业。后来,两个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商人,急人之困而不是乘人之危的落井下石,不得不说胡雪岩的智慧!
经商之道,戒欺
“戒欺”,是胡雪岩经商之道的精髓所在,并且手书匾额,奉为圭臬!“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这不仅仅是他经营胡庆余堂的宗旨,也是他核心的所有经商之道。这有点与《大宅门》的组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所有的商业活动的核心无外乎诚信二字,苦心钻研所谓成功学,不如多用点心思在诚信上,童叟无欺才是经商之本。
现代企业都讲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殊不知决定一个人、一个公司长远发展除了产品及市场需求正是这些企业文化,就像郭德纲说的“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里的文化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及于此我们有怎能不有审慎的态度呢?
凡事求之以道,而不徒以为术;道不外求,内求于心!道德经上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研究成功的历史人物。亦或者当代的商业大佬,看到光鲜别后,更多地应该学习他们身上所独有的素质,每个人又有所不同,多修内功,方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