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非常关键。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三个方面的信息:
道是客观存在;道可以被认知感受,也无时无刻不被人感受认知;人们认知感受的道并非恒常不灭的大道本身。换句话说,人道无常,天道永恒,人道不等于天道,所以,可道的人道,也就不是恒常的天道。
详解一下:
道可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大道。第二个道是动词,是讲述、表达的意思。
非常道。非,即不是的意思。常,即恒常不灭。
道可道,非常道,意即:大道可以被认知,但是被认知的道绝不是大道本身。
要理解大道,先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道体和道用。所谓道体,就是道的本体,本质。道体对应的概念是:无,无极。那么,道的本体是什么呢?
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组成,是产生大千世界的唯一本源,注意,这个本源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因此,道不可区分,因为没有第二个主体。道,不能辨别,因为无色无相,微妙玄通。道,也不能用概念来定义,因为不能被感官完全正确的捕捉。
道,如果表达描述出来,就成了人类意识和行为的产物,人的意识行为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包括维度感官,而大道本身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色无相的,我们已知宇宙存在至少一百多亿年了,而人类存在才几百万年。有限的生命体怎么可能完全精准的认知、定义无限的宇宙空间呢?任何定义、定律、真理,只要出自人类的意识,都是存在局限和片面性的,既然如此,这些定义真理就绝不是恒常不变,普遍适用的,都是暂时的、相对的、不精确的。
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下面说一下道用。道用呢,就是道的具体体现和作用。或者说道外在呈现的状态、运行规律、根本法则,以及道发挥的作用。道用对应的概念是:有,道纪,太极。从道用这个角度解读,可以把大道理解成为:大道是宇宙万物都必须恪守的最高准则,是促成并维持宇宙万物运行转化的源动力。
简单概括一下,道就是:①万事万物的根本组成。②创造并维持宇宙万物运行转化的源动力。③世间万物相互转化遵循的规律。④宇宙万物的存在法则。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那么是不是说道德经就不能解读呢?并不是,否则老子写道德经干嘛?道德经可以解读,但道不能解读,或者说无需解读。
老子写《道德经》,是为了给迷茫中的芸芸众生指明道路,指引方向,但注意,道路本身并不是目的地,方向也不是彼岸。正如你要赏月,但是不知道月亮在什么地方,道德经就像是指月的手,你的心体悟的是月,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指月的手上。不但是解读道德经不必拘泥执着,我们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正如我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活动更轻松自由,为了更快乐,但是大多数人把心思和执念都放在了赚钱这个手段上,而彻彻底底忽略了自由和快乐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大道无色无相,那么有色有相就不是道,所谓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如此,任何一种感受,认知,学说,理论,都是片面的,局部的,暂时的,既然如此,就要懂得凡事随顺自然,无需刻意执着。
大道可以表达描述,但是大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而表达描述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借助感官来认知,大道是无限的,语言文字是有限的,人的感官认知是片面的,因此,表达描述出来的道和真正的大道,是一定会存在差距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大道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主观的认知。
总结:
道,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天道法则。即是天道,又是法则。
大道,或者说天道,首先是一种物质,实实在在,虚而不空,生成宇宙万物的唯一本源。就是说,宇宙万物,虽然千变万化,那都是表象,或者说都是假象,尽管看似千差万别,其本质都是一样,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实际浑然一体,本质只有一个,就是大道。
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遵循。自然,就是自身的规律。也就是说,道运行是有规律法则的,道遵循的规律法则就是它自身。
那么,道的规律法则究竟是什么呢?——天之道,利而不害。
利益万物,而不去损害他们。这就是天道法则。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在大我之中实现小我。你只要能够做到利而不害,就符合天道法则,就可以天长地久,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道德经》第7章所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凡是懂得先人后己,不首先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最终都得到实惠;反而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走不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