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学道,不足以处世道德经10句精华
TUhjnbcbe - 2025/4/12 4:10:00
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哲学著作,文字简洁,富有韵律感。书中道出了宇宙的根本,讲述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和人事进退的处世方略,“道”在乎理身、在乎理国,不学道,不足以处世!“道”中蕴含着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以及治国之道的最高智慧,而以下《道德经》中的10句精华,更是精辟深刻,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有益指导!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圣人以自然的观念去看待天下一切现象,对待一切人事物都以平等之心,也就是没有分别之心。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六章》了解常道则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会公正平等;做事能公正平等才会周全无遗,周全无遗就合乎自然;合乎自然就合乎道,合乎道就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难。3.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仁慈的人打仗必胜,守城必能平安。上天如果要救人,必给他仁慈的心来护卫他。4.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无论如何化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除的余怨,这怎么能算完善?所以圣人待人即使被伤害了,也不会利用有利的地位去报复。有德的人只给予别人而不向别人索取,这就像拿着契约却不去逼债一样。5.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互相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使人们互相感化。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圣人不为自己囤积,他尽力帮助别人,而自己更充实;他舍得把自己的所有施予众人,自己也更丰富。真正的天道,是对天下有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之道,是服务于天下而不与人争。7.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塔是由泥土堆积起来的,老子对于积累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物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的。8.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圣人很懂得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有用之处,以至于没有人会被放弃;很懂得运用各种东西的长处,所以没有任何可以丢弃的东西。这是真正的智者。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遇到天下间最困难的事,先从较容易下手之处着手。对于天下大事,则先从小地方开始着手。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将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刻意想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是站不稳的;跨大步总是心急火燎地赶路是走不远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学道,不足以处世道德经10句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