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看童年时的老子,做他的老师简直太不容易
TUhjnbcbe - 2025/4/14 1:44:00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2/9346868.html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年,比孔子大20岁左右。籍贯也有争议。据《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陈国。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图

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总司令),在楚宋战争中不幸阵亡,当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当时在军营中的老聃母亲身怀有孕,不得不带着几名侍女、几十个家将和侍卫逃到陈国,不久老聃就出生在陈国。

老聃从小就聪明好学,多思多问,爱寻根究底。他常缠着家将讲故事,特别爱听关于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类的故事。

和天下母亲一样,老聃的母亲也望子成龙,于是特地聘请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育儿子。商容先生博古通今,精于天文地理、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少年老聃图

这天,商容先生讲课了:“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小小的老聃问:“什么是天?”

先生答:“天,就是在上面的、清澈明净的空间。”

老聃又问:“清澈明净的空间又是什么呢?”

先生答:“清澈明净的空间就是太空啊。”

“太空之上,又是什么呢?”

先生:“太空之上,还是清澈明净的太空。”

“那在那个太空之上又是什么呢?”

“太空之上的太空之上,还是太空。”

老聃继续问:“所有太空之上的尽头是什么呢?”

先生答:“这个问题古圣先贤没有讲,古代书籍也没有记载,愚师不敢乱说。”

夜晚,老聃带着这个问题问母亲,母亲答不上来,问家将,家将也不知道。

老聃只好一会儿仰望日月星辰,一会儿低头思考,天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如此反复,几乎彻夜不眠。

少年老聃图

又一次,商先生讲课:“在天地四方之间,存在着天、地、人、物。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

因为有天道,所以日月星辰可以运行;有地理,所以山川江海可以成为山川江海;有人伦,所以尊卑长幼可区分开来。有物性,所以人们能辨别长或短,坚或脆。”

老聃问:“日月星辰,是谁在推动它们运行?山川江海,是谁创造而成的?尊卑长幼,是谁规定他们这样区分的?长短坚脆,是谁如此分类辨别的?”

先生答:“这些都是神做的。”

老聃问:“为什么神可以做到呢?”

先生答:“因为神有变化的能力,造物的本领,所以神可以做到。”

老聃问:“神为什么有这个能力?神又是怎么具备这个本领的呢?”

先生答:“这个问题,古圣先贤没有讲,古代书籍也没有记载,愚师不敢乱说。”

夜晚,老聃带着这个问题问母亲,母亲答不上来,问家将,家将也不知道。

于是小小的娃,看到什么摸到什么,都想一想,他们怎么运行?怎么区别?属于那一类?有什么规律?时常想得一顿饭吃完了却不知道吃了什么。

母子图

还有一次,商先生讲课:“君王,就是代替上天处理人间事情的;民众,是受君王安排调度的。如果君王不按照天意做事,就会被废掉,民众不听从君王的安排就是犯罪,这就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老聃问:“民众的出生不是君王事先安排的,所以有时候不听君王调度,可以理解。但是君王是上天安排的,竟然也会不遵守天意,为什么?”

先生答:“上天派君王代理人间事,而君王是在人间,好比将军带兵在远方的战场,在战场上,有时候会由于战场的特殊情况不能完全执行朝廷命令。同样的道理,君王在人间处理事情,有时会不听上天的安排。

老聃问:“既然神有变化的能力,造物的本领,为什么不造一个完全听话的君王呢?”

先生答:“这个问题古圣先贤没有讲,古代书籍也没有记载,愚师不敢乱说。”

夜晚,老聃带着这个问题问母亲,母亲答不上来,问家将,家将也不知道。

于是少年老聃不辞辛苦、跑遍乡里乡外,去向各地的饱学之士求教,即使一路上遭遇狂风暴雨,也毫不在意。

好学的少年图

这次,商老先生又开始讲课:“天下的事,以和为贵。失去和气就会引发战争,战争爆发就是双方攻击对方,互相攻击必然导致彼此受伤,彼此都受伤了,就是有害无益的事。所以说,给别人好处就是给自己好处,反之,祸害别人就是祸害自己。”

老聃问:“天下失去和气,百姓就会遭到重大伤害,君王为什么不管?”

先生答:“民众之间争斗,只是失去一点小和气,只带来小灾难,君王可以处理好。可是国与国之间争斗,就是失去大和气,就会导致大祸,而大祸,是君王的过错,怎么处理?君王不能自己处理自己吧?”

老聃问:“既然君王自己处理不了,神为什么不管?”

先生答:“这个问题古圣先贤没有讲,古代书籍也没有记载,愚师不敢乱说。”

夜晚,老聃带着这个问题问母亲,母亲答不上来,问家将,家将也不知道。

于是,年轻的老聃又去到处寻找答案,求教各乡各州的名士,或者借他们的书来读。即使是严寒酷暑也丝毫影响不了他浓浓的求知欲。

勤奋上进图

几年下来,商容先生感到自己倾尽全力也教不了这个聪明好学又不知疲倦的学生了,就向老聃母亲辞行,顺便给老聃推荐工作。

原来商容先生有亲戚在周王室做官,正好非常需要博学多识,又谦虚懂礼的管理人才。老聃是商先生见过最博学智慧、知书达礼的人才了。

就这样,老聃进入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成为图书馆馆长,负责整理校勘典籍。

国家图书馆是周朝收藏典籍的地方,那里收藏着天下各类好书,应有尽有。

老聃在这儿“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

三年后,他迁任为守藏室史官,从此他的学识和美德远近闻名。

四野图

遗憾的是,春秋末期的周王室越来越衰弱,朝政紊乱,周敬王四年(公元前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势单力孤,就和老部下携带着周王室典籍逃亡到了楚国。

老聃因此蒙受失职的责罚,他干脆辞职,离开王宫退隐江湖。他骑一青牛,打算出函谷关,往西云游。

就在离都城洛阳地区不远处,四处一片荒凉:房屋是断垣残壁,饮水用的井栏被毁,田间小路严重损坏,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的牛马,大道上却有战马不断往来奔驰,还有的是有孕待产的母马,也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

目睹此景,老聃心如刀绞。战争就是最大的祸害和灾难,是仁人君子所痛恨的。发动战争是处理问题的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开战。即使开战,也要适可而止,休养生息才是上策……

老聃带着沉重的心情,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了函谷关,原来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名士,他早就听过老聃的大名。

因此对老聃请求:“先生您是当今大圣人!圣人是不会将天下智慧占为私有,必定以让天下人有智慧为己任。

如今您要去隐居,那天下求教的人将很难找到您了!真是天大的遗憾啊!恳请您今天将您的智慧写成书,留下来。我虽然愚昧,但愿意把先生的著作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图

老聃答应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历历在目,天下苍生的苦难令他痛彻心扉,他胸中的确有排山倒海的思绪,向世人说明。希望以此为他们减少苦难,带来福佑。

他以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为参考、以千百年来百姓安危祸福为依据,追溯兴衰福祸的根本原因,写出了上、下两篇,一共五千字。

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为开头,所以人们称作《道经》。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为开篇,人们称作《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全书共81章,每章每句都是微言大义,余味无穷。它既是哲学又是文学和美学,还有人认为它包含管理学和军事学。

老子云游图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的能力无法预测它如何乘风而去。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这是孔子拜见完老子回来后对弟子们的说的感受,也是对老子最好的评价。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童年时的老子,做他的老师简直太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