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穿越千年时空,书声朗朗,承续中华文明。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指挥,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艺深奥,包含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感悟,《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具有突破平常思维的智慧,当人生遇难题或有解。
这两句是《道德经》中的开篇之言,是老子全书的提纲和擎领。他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1、这里的第一个“道”,是指道理;第二个“道”,是指遵照执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可以遵照执行的,同时道理又是不断变化着的,即我们要追求真理,按真理行事,但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我们的做法。
老子的“常道”应理解为一般做事的方法,而“非常道”自然是非一般的做事方法,其实就是一种逆向思维或者叫突破性思维。
“非常道”的思维往往是采取不平常的手法,出奇制胜。但这并不是否定一切平常的思维模式,而是在“常道”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
2、这里的第一个“名”是指世界万物;第二个“名”是指,我们所赋予世界万物的称谓。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万物被赋予了名称,但这种事物不是恒常不变的,比如我们所用的电脑,七八十年前是没有电脑的,人类把它造出来,叫电脑,不知多少年之后,电脑还会消失,不会永远存在的。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他是说百年之后人是会死的,复归于尘土,什么是我的,什么又是你的呢?在历史上产生的,终将在历史上消亡。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桥段是,司马懿夺得街亭后,又想断了诸葛亮的粮草,于是统兵几十万,直奔西城。
而此时的西城,仅有两千多老弱残兵,按常理,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铁甲大军,现在可行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弃城而走;一条是紧闭城门,坚守待援。
但是以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和对人、地形式的分析后,果断下令,命士兵化妆成百姓模样,打开城门洒扫街道,自己则稳坐于城头,悠闲自得的焚香抚琴。结果,司马懿的几十万铁甲军被吓退。
诸葛亮之所以能险中求胜,采取的就是“非常道”思维,逆向思维或突破性思维。
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从不弄险,没有把握的仗他是不会打的。所以,正是这种基于“常道”,诸葛亮采取了“非常道”的做法,令司马懿真假难辨,为避免遭伏击,只得不战而退。
而“非常道”并不一定都是高深莫测、难于思考的点子,它往往就存在于“常道”之中,而我们却忽略了它而已。
《道德经》中突破平常思维的智慧,就在于第一章第一句“非常道”之中。也就是用匪夷所思或不可思议的方法,去解决那些难解或本不可解的问题。
当人遇到困难之后,往往会苦思冥想,但终不得解,那不如用“非常道”的智慧,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唱点反调,从常人平时想不到的视觉出发,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德经》是一部值得你去反复阅读反复体验的文化典籍。虽然它并不能为你提供成功的要义,但是它可以为你提供全新的启迪。
虽然《道德经》只有多字,字数上看仅是一篇初级论文的长度,却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结晶。就是因为这种深奥性,很多人都读不懂,因此对道德经这本书,又爱又恨。
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读全注全译图解版本的《道德经》。
原文,注解等等,一应俱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书里面的精髓,为了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还精心设计了多副的插画,大家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对于图画没有抵抗力,因此孩子看了也都会很喜欢。
道德经还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韵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间全是语言美的高度浓缩,堪比艺术品。
因此,在道德经中寻找大智慧的同时,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读一读,一起领略国学文化的魅力,通过念道德经,还能让孩子体会道德经中的语言美感,让孩子了解到句子的重音所在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老子语言幽默风趣,道德经中文字妙趣横生,里面有大量丰富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你哈哈大笑,有时候也会感叹这世界万物,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一包烟钱就能改变你一生的运势!还能让你学到人生的大智慧!
原价99元的《道德经》,现在店铺特惠只要59元!!!
还在犹豫什么呢?点击下方链接即享特惠,正版书籍包邮到家↓↓↓
读了《道德经》以后,你会明白治国、治家、治世、治身等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你便会运用这些道理去粉碎和驾驭红尘世界里的一切问题,不再被其捆绑,继而烦恼了。社会上不懂道无德的人太多了,故而求法求道的人也太多了。
为什么历代帝王将相身边都有很多道家高手在辅佐他们治国平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有道。比如当年唐朝女皇武则天身边就是袁天罡大师辅佐的。
在红尘世界里,有术的人不怎么样,有道的人是高手,但是有道又有术的人,一般人打不过。中国的国学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