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第五章一心一意
TUhjnbcbe - 2020/11/19 5:07:00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龠,是旧式农业社会用作鼓吹通气的工具,俗话叫做风箱。老子以风箱言天地之之状。天地乃有极境界,其数为二。动则二外有三,三生万物。就犹如橐龠一样,不懂则里面静止入常,此即是虚而不屈。拉动则气从中生,此即是动而愈出。言达的即是有极境界的命数。静则为二,动则为三而生万物。是以曰之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你完全静止,但是地球在动,时间在流逝。实际上这就是内静外动。还是阴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者言之犹如橐龠拉风,导致二外生三,这个三便是中气,也是生机。它可以三生万物,变化无穷。这个数,就是命数。穷,即是穷尽。这一句老子就是用橐龠做比喻要告诉你的事情。当你静止不言时犹如橐龠不动。当你多言出口,犹如橐龠拉风,就会二外生三,三生万物。生气不断的外泄,因为人落到这个有极境界上,是有固定命数的。就是哲学表上的常变。有常是固定命数,然后慢慢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时间变化。

这个“不如守中”就是中气之中,三才天人地之中。阴阳界面上的那一道分界线,即是中。不如守中,这个中是虚的。这是老子言及到的一个境界问题。也是老子为何用橐龠来进行比喻。橐龠不动,只有阴阳,即是二。没有三才,没有三。所以这个三是虚的,中就是虚的。只有拉动橐龠时候,二外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变成三才,才有三,才是实的。所以曰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其本虚,守其本来。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时别有一番感悟了。五谷养的是后天之气,也就是中气。跟上面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天地间犹如橐龠乎”的比喻如此的玄妙。不生则不死。就好像橐龠一样,不拉风则气不生,处在二的境界,中虚的境界。也就是人寂静而不动,天地极动而不静。恰好阴阳的境界。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牡是阴阳的意思,牝是阴,指的是雌性动物。牡是阳,指的是雄性动物。玄即是太极境界,牝是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气所以不死,是因为没有生。无生则无死。如此必定要处在阴阳的状态,而这个状态的要点就是寂静无为,以应对天地的极动无静。恰好纯阴纯阳相合成混元,此真乃吾玄门玄妙。妙不可言啊!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师父。这段话是不分的。因为师父传道授法,才分开给我们讲。承上所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个天地根就是阴阳,也可以说是纯阴纯阳的混元。因为太极生有极,太极就是有极的根,是天地的根。下若存,用之不勤。”就是应接上面的“多言数穷,绵绵不如守中。”把自己的一句气保存,才能绵绵若存,犹如长江之水,用之不勤。

这一段,老子讲述了修命之法。想要达到谷神不死的境界,必须要寂静无为,戒言慎语,保存气息,绵绵若存。此乃修道之法。所以你们看道家高人是不是都在打坐?谷神不死是一个境界。一个修行的境界,空无一物,虚灵不昧的境界。而此境界的修行,以寂静无为之修,存绵绵气息,意气用事当也。这是老子告诉你们的一个修道功法。这个功法修行,当以打坐修行为主,以寂静无为对应天地的极动有为,形成纯阴纯阳的混元境界。在此境界之上,呼吸吐纳,多吸少呼,保存自己的气息,达到慢呼慢吸,绵绵若存。如此则可以延年益寿。越静越能出功,因为达到寂静则和合混元,中虚成境,生生不息,如此气息能量便可用之不竭,绵绵若存。

道家以一炁化五真为修行总纲,五真者精气神*魄也。肾藏精,心藏神,肝藏*,肺藏魄,脾藏气。脾气脾气嘛!中土脾气藏意,为谷气中虚所在。是以意气用事,是告诉你在老子言述的这个修持上,加上一个意念。什么意念呢?一心一意,专诚致极。俗话就是把意念放在呼吸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数呼吸,数绵羊估计你们都知道,那是有催眠作用的。大道至简,却妙法连生。别以为那么简单,一般人能数到三百下就很不错了。你们有谁可以试一下,能写数字从一写到一千而不乱的。大道至简,就在眼前。就是一,这就是太极境界的数,数为一。然而想要保持住一是很艰难的。这就是要修行的。寂静无为,中虚成境,气息吐纳,意气用事,精专一致,绵绵若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五章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