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作品《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以及《道德经》等后来的命名,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它出现之后,和伏羲的易道,*帝的法道,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之根——道学。
鲁迅说过:“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人们常说:“老子通大道”,“老子天下第一”。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比老子更通透更明白的了。
孔子对学生南宫适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因此,孔子带着学生千里迢迢,先后五次问道求教于老子。
但现在除了通行本的《道德经》,还有郭店楚简《老子》,敦煌本《老子》,熊春锦版本的《德道经》,其间出入很大,到底哪本更接近老子思想的本意呢?
据学术界公认,郭店楚简《老子》托伪成份居多,敦煌本《老子》仅是一个过渡版本,所以老疯暂且暂且以考古文献上,德道关系上以及字句考证上三方面,对《德道经》与《道德经》做个比较,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考古文献
现存最早的老学文献,是西汉末年严遵著的《道德真经指归》,也称《老子指归译注》。作者把《老子》经文分为七十二章,《老子指归》卷之一的顺序是《上德不德》篇、《得一》篇、《上士闻道》篇等,《道可道》篇则在《老子指归》卷之七。为何如此排列?显而易见,因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翻开文献典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也是老子的死忠粉,他的《解老》、《喻老》是公认的解释《老子》最早的文章。《解老》篇主要通过讲道理解释《老子》;《喻老》篇则是举例子来说明《老子》。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备受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