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什么越分享越富有字解道德经81
TUhjnbcbe - 2020/12/27 13:5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

八十一章是《道德经》精彩的完结篇,老子告诉我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个重要的结论,简单理解就是:越分享越富有,这一句话正好也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从今年元旦开始,历时天,终于把“字解《道德经》”分享完毕,这天,越分享,我的收获越巨大,也越来越“富有”了,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为什么越分享越富有?这一章我们将分享一个什么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的“字解《道德经》”。

您好,欢迎来到“字解《道德经》”!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开辟“字解《道德经》”这个专栏,目的有二:一是自己致力于系统学习中国汉字与《道德经》,这纯属个人的学习兴趣;二是也顺便分享一些自己的收获,带动部分有缘人一起学习中国汉字、学习中华经典。

第一个板块是读原文悟原理,每一章都会有一位或者两位青少年朋友为我们朗读原文,我们可以边听童声或者青年之声边对照原文朗读原文3遍以上。《道德经》总共81章,我会邀请位青少年一起来诵读经典,同时也期待他(她)们与《道德经》结下善缘,把《道德经》智慧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

第二个板块是字解《道德经》,每一章都会重点分享一个汉字,一方面根据《说文解字》、《字源》、《汉语大词典》等二十几种汉字工具书解析汉字的起源、演变、本义、引申义、基本解释等;另一方面参考《道德经》不同版本的翻译,联系本章原文与这个关键字之间的故事、智慧、应用等方面做一些解析,换一个角度来解读经典、学习经典,但愿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本人只是一个初学者,才疏学浅,如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导。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久久为功,使命必达。为了更有收获,请轻松朗读原文三遍!!!

再听听

朗读者

雷司航广美附中18A2班

朱家庆雅礼万境班

书法作者:游云浩先生

1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一种最伟大的爱的表现。佛洛姆(ErichFromm)说:“爱是培养给予的能力。”“为人”“与人”便是给予能力的一种表现。“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不断地帮助别人,而不私自占有,这也就是“为而不争”的意义。

今天,我们字解《道德经》就分享“圣人不积”的“积”字。

2

来看看”积“字的演变:

金文“积”

战国文字“积”

小篆“积”

隶书“积”

“积”,形声字。从禾,表示聚集禾谷;从責(责),责作求解,表示求丰收以积。简体字从禾,从只,表示只聚集禾谷。本义是聚积谷物。泛指聚积。

这一章,“圣人不积”就是圣人不私自占有、不聚积。

前面我们有讲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越分享越富有。

那为什么越分享,生命越富有呢?下面是我体会到的一些真理,做一些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粒玉米代表你、我、他,很多人都认为一粒玉米没什么,就像很多人都有自卑心,认为自己很渺小,没有很多钱,不是大官,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常常都会有这样负面的思维,所以,生命意义就没有发挥出来。

但一粒玉米没有自卑,愿意把自己种入土中,准备让自我逐渐消溶,与天地融合、连接为一体。当这粒玉米愿意自我淡化、消溶,它的生命就会开始明显地成长,几个月之后,累累的果实就出来了。

一粒玉米(不积,而是分享种下去)

一年一条玉米棒粒玉米(假如一人一天吃10条)

二年条一人吃25天

三年62条一人吃16年

四年万条人吃16年

五年乘倍万人吃16年

六年乘倍万人吃16年

七年可让67亿人吃15万年。

把一粒玉米种入土中,一年后,它从一粒玉米变成粒的玉米,它的生命扩大了倍。那不是用自我、小我所能够做到的,如果它贪生怕死,一直不肯让自己融入土中来发芽,一直保护住那一粒种子,它就只是一粒玉米,也许过不了多久还可能被虫子吃掉。

如果你像一粒玉米,愿意无我无私的来一半成长、一半分享,你可以规划你的人生。一半时间用来自己学习,就是让自己具备更多的智慧、能力,来为大众服务。不断在学习、成长,是为了服务大众;服务大众又是在学习、成长,会不会更能体会到越分享越富有的智慧呢?希望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生命。

3

小故事,大智慧。我们来看看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吧。

真正的好朋友

春秋时期的*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真正的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本钱,但是每次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好,你不要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了。当时齐国朝*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助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但他却以为射到小白重伤了,觉得小白活不成了。于是慢慢赶回齐国,却不知佯装被射死的小白命令队伍全速前进,并提前回到齐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只能再次逃到鲁国避难。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呢?”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所以您一定要重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并把管仲接回齐国,最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故事感悟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管鲍之交”是我们常常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真正的知己是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是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的。想想如果我们有个管仲这样的朋友,我们能不能像鲍叔牙一样对待他?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抱怨,不要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要活在当下,要看清楚事实和真相。不要被所谓的印象控制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和坏的一面,不用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不违背良心去做事。如果你对人生有更高的追求,那么请认真体悟老子这一章所讲的“不积”,学习圣人的为人处事方法——“为而不争”。

一起欣赏与“学用道德经”有关的心得:

1、爱是培养给予的能力。

2、没有分享友谊不会深,没有分享快乐不会真,没有分享精彩不会多。

3、放下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4、分享,能使人变得加倍快活;分享,能让人忧愁减半;分享,能使人幸福美满。

5、分享犹如一座天平,你给予它的多,它回报你的也就多。

6、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7、把你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你会越来越富有。

4

一生所学,只为当下所用!

字解《道德经》,多一个维度了解中国汉字,多一个角度学习传统经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次学习,能获得一个字的智慧,并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善莫大焉。

今天的字解《道德经》就分享到这,欢迎您在对话框留言赐教,谢谢!

使命

大道至简!

一个字,为您解读《道德经》,

一个字,让您爱上《道德经》,

一个字,一起传播《道德经》。

end

编辑:知了校稿:卿卿

朗读:雷司航朱家庆朗读指导:*宇*弢

鸣谢:益友会和+共享图书馆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越分享越富有字解道德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