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德经》寓意
道,讲的是自然与自然规律
德,是道之固有的功德效能
经,揭示其哲理逻辑与法则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朗读者
陈子旭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往期回顾
建院《朗读者》预告
人生,缘始于“遇见”
《朗读者》之清明篇
与亲书,忆怀往(一)
《朗读者》之清明篇
与亲书,忆怀往(二)
《朗读者》第二期
陪伴
《朗读者》第三期
命运
《朗读者》第四期
童年
特别鸣谢:微森新媒体工作室独家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一个有腔调、有情怀、有态度的鲁小班
留言区见
出品丨学生事务发展中心
制作丨全媒体工作部
编辑丨李梦瑶、叶晓倩
欢迎提供:原创校园文字丨图片丨视频丨采访线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点击下方音频按钮,即可聆听]
特别鸣谢:感谢青岛中成明德书院会员海琪提供的音频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语译
善于做将帅的人是不崇尚武力的,善于作战的人是不发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是不直接交战的,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度是谦下的。这叫做不争的品德,这叫做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符合天道,这是古来就有的最高准则。
解读
这一章提到了四种“善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四种人的做法跟我们一般人的看法恰恰相反,在一般人看来,善于做将帅的人肯定是勇武逞强的;善于作战的人,肯定是强悍的、经常发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肯定是身先士卒、直接交战、善于决斗的;善于用人的人,肯定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可是老子说的却完全不是这样,恰恰是“四不”。善于做将帅的人,是不崇尚武力的;善于作战的人,是不发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是不直接参战的;善于用人的人,是处在下面的。这大概也是老子“与物反矣”的表现吧。
这四善是对将帅而言的。表明了老子的战争观、将帅观,可以推广到所有所有的领导者。对当代领导者来说,“不武”就是不要用权势来压制别人,不要采用过度的处罚手段来管理,要以文化人、以德服人;“不怒”不仅指不要发怒,还指不要躁动,要有耐心要沉稳;“不与”是不要事必躬亲,不要生怕别人做不好,什么事都插一手;“为之下”(不上)就是不要事事在上,要谦卑居下。
老子把具备四“不”的人归纳为“不争之德”、“用人之力”、“配天”、“古之极”。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