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孰能晦以久,理之徐明?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