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和小義一起学经典之道德经第60章
TUhjnbcbe - 2021/2/20 7:26:00
60

第60篇治国烹鲜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治学、*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以及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各方面。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lì)天下②,其*不神③;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①小鲜:小鱼。

②莅:临。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③神:灵验,起作用。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鱼那样,不能时常翻动导致破碎。运用“道”的原则去治理天下,那些*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仅*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伤害人。不仅神祗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侵越人。这样,*神和有道的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比喻,统治者要懂得为*的关键在于安静无为,要小心谨慎,节俭、爱惜民力,不能乱发*令扰乱人们。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

这一章主要讲“道治”的境界。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掌管阳气的称为“神”,掌管阴气的则称为“*”,圣人依照道的法则来治理天下,使阴阳交融成一团和气,所以*神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不但*神不能发挥作用了,就连治世的圣人也好像无所作为似的,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这便是道治的境界。

在上一章中,老子论述了节俭的意义。尽管老子没有直接表达治国必须秉承自然无为的观点,但是自然无为是节俭的前提,实际上还足强调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一章老子依旧强调自然无为,如“以道莅天下”一句,表达的就是以自然无为来治理人下。自然无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的始终,一个人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无为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里的“小鲜”即小鱼。小鱼骨弱肉薄,所以,当人们烹煎小鱼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不断翻折,这样势必会将小鱼煎碎。可见,烹煎小鱼也决非一件易事。其实,治理国家和烹煎小鱼一样,如果统治者恣意妄为,那样必然会导致国家混乱。在这里,老子以烹煎小鱼来喻指治理国家,旨在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统治者只有做到安静无为,才能使国家大治。否则,就会带来灾祸。统治者如果想使国家安定,就必须小心谨慎,在处理*事的时候不要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才会起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如果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治理国家,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也会动乱不止。这句话以极其形象的语言慨括了老子的治国谋略。

“以道莅天下,其*不神;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神信仰由来已久,究竟*神是否真的存在呢?在古人看来,它们的确是存在的。而按照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神自然是子虚乌有的,它们不过是人们心中畏惧、胆怯、妄虚的产物。我们暂且先不讨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就老子的观点来看,如果一个时代呈现出阳气鼓荡的特征,或是一个人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和朝气,那么我们便难以发现*神的踪影;如果一个时代呈现出阴气凄迷的特征,或是一个人的身上充满了颓废之气,那么*神就会莅临。

老子的*神观颇寓有现代精神。老子认为,道是正气伸张的表现,它不但能压倒一切邪气,还能使充满邪气的*神没有立足之地,甚至使其丧失奇异怪诞的功能。所以,在大道面前,*神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

说到这里,*怪到底是什么?其实,*怪只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意识之中,它并非客观的存在。按照老子的道的思想来推衍,魁怪就是自然界不和谐的产物,自然界因内部不和谐而产生了“*怪”,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怪虽然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奋斗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也创造出自己的杀手。这里所说的“杀手”,意义跟*怪差不多,但并不单纯指我们头脑中出现的青面獠牙的怪物,而是扩展到了科技领域,比如人类因为战争问题而发明的原子弹、氢弹,都算得上是欲望生出的*怪。这些*怪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人类利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怪,正在威胁着正常的生活。对此,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公开反对智慧,极力提倡无知、无欲。

老子从人类的本性出发来考察欲望,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自然大道,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就合乎了道德的标准。遵循了道德,*怪也就失去了威力,无法伤害人类了。人类无忧无虑,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与天地和谐相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和和美美的。

▼未完待续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小義一起学经典之道德经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