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第四十章:
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是《老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思想凝聚于《老子》一书,计81章,余字,集中反映了道家的世界观、方法论、*治思想和人生价值。老子把道看作是天下万事万物的起源。道本身无形无象、无名无物,是不可直接感知的。老子是朴素辩证法大师,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老子看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治思想方面,老子从“道法自然”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在人生价值方面,老子把素朴规定为人生的本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把柔弱看成素朴的表现和生命力的象征,他用水比喻柔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
读《道德经》不外乎围绕以下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道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今天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延伸感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短短的21个字,却道尽天地间各股力量互动及成长的现象。相反和反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这句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反相成的状态中出现的,如静与动、虚与实、弱与强、柔与刚,等等,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同时,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向着它的起始反复,而这个起始便是虚静。老子认为纷繁的事物只有返回根本、挎守虚静,才能避免烦扰纷争。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一定规律,而"反"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律,一是相反、相对;二是同返,反复、循环的意思。
我们看到的宇宙万物,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运动变化的。比如说太阳今天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升得最高,下午开始往西边落下,到第二天又是东升西降。月亮每一个月都有阴晴圆缺,都有晦朔弦望四种月相变化。年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庄稼也都是随之生长收藏。还有潮起潮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草长莺飞……。《周易》把它看成是周期变化——“反复其道”“周流六虚”,佛家看成是“轮回”“因缘”,儒家看成是“慎终追远”“原始反终”。大家知道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吧?比如说要画一朵云,油画要用颜料把这朵云是什么色彩给画出来,一朵彩云要用各种颜色。而国画画云,不是用颜色、水墨把云给画出来,而是“飞白”,就是留空白,把它周围的山画出来,没有画的地方、空白的地方就是云了。这就是以不画为画,这是典型的道家思维方式,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老子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向、对待的思维方式:你居上,我就居下;你呈强,我就示弱;你华美,我就素朴。
“弱者道之用”,柔弱是“道”的一种最大作用。典型的例子就是婴儿和水。我们成年人要向婴儿学习,向水学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不要时时处处都争强好胜,不要锋芒毕露。柔弱、谦虚、忍让才是做人的法宝,才是取得成功的“大用”。
抱持大道谨守玄德,叫做圣人;既利用大道的作用又采用大道的方式,既周全外物又成全自身,叫做完善;知晓大道,依道行事,思想与行动互相辅助没有偏差,叫做上等才士。浩瀚的宇宙之所以丰富多彩、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在于无形却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在左右着宇宙,而决不是哪一个星球在统治整个宇宙。人类社会要想繁荣稳定,就必须制订出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法则。同样,人生要想自由幸福,就必须培育真朴,这就是“有无相生”。老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出:“有生于无”即“无”是万物之本,自然规律决定着天下万物的命运,所以,人类欲求“有”必先求“无”,否则,不管社会多么富有,必然最终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其结果是一无所有,包括人类自身。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方结平你呈强,我就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