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马内解读道德经1
TUhjnbcbe - 2021/3/9 22:23:00
刘文斌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今天开始,写一写我眼中的《道德经》,争取用一段时间,把这个八十一章全都写一遍。

小时候,我就背诵过全本的《道德经》,后来忘得差不多了,自己有了孩子,孩子上了小学,我又陪着孩子通背了一遍。

随着阅历不断丰富,我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也有了很多变化。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看《道德经》就是看个意思,那时候对于文言文阅读还有些障碍,所以就喜欢看白话文翻译版的。

因为这个习惯,导致自己对《道德经》有了很多分歧,后来我也就不看什么翻译了,都是看原文,自己感悟。

我的感悟未必正确,但我尽量做到理论自洽,呈现我的思想结构。

有人说,《道德经》的章节是没啥次序的,其实不然,别的不说,就说这个第一章,那还是很宏大的。

首先,“道”和“名”,其实对应的就是“阴阳”,就是“乾坤”。

正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面写:“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其实这个“道”就是天,就是乾;这个“名”就是地,就是坤。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在天为道,在地为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理解,最完美的解释,那就要从“道”解释一下,然后再从“名”解释一下。

也就是说,“阳”的视角怎么看?“阴”的视角怎么看?

咱们先从“阴”的视角说,也就是从“名”的视角看。

这就好比,你告诉我什么叫“太阳”?

你本想用手指天:“看,那就是太阳”。

但此时此刻,正好阴天……

于是你就从抽象和具象两个视角描述太阳是个什么样子的。

对于见过太阳的人来说,可能很轻松理解你说的就是太阳。但是针对于没见过太阳的人来说,你无论怎么描述,对方不不见得能理解“太阳到底是啥?”

记得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里面,刘大款去派出所报案,说自己被人鱼绑架了,那两个警员画美人鱼的样子,于是爆笑……

为什么爆笑呢?

因为我们对于人鱼都见过图片,有了固定的思维定式了,有个特定的形象了,所以见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画法,感觉很好笑。

如果我们以前没见过人鱼的图片呢?

两个警察的画法,是不是就正常了呢?

很多东西是很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只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侧面的去描绘,一个侧面一个侧面的去揣测。

至于最后大家心中的道是什么,名是什么,那就因人而异了。

咱们再从“阳”的视角说,也就是道的视角看。

人类语言,本身就是具有“不完备性”,就好比“臭味”这两个字,你脑子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长沙臭豆腐,还是厕所,还是墨汁味道?

你看,意思就散了吧?

形式就乱了吧?

这就是语言的“不完备性”。

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用语言能百分百描绘的清晰,只能相似而已。

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围绕着“常”来解释了。

有“常”,那就有“非常”。

这就像是对科学的解释了。

比如以前天圆地方这种说法是“科学的”,后来麦哲伦证明“地球是圆的”,于是这就变成了新科学。

地心说一开始也是科学,后来日心说变成了新科学。

这个新科学的诞生并且传播,标志着老科学的“真理”就变成了“笑话”……

看,科学发展呈现着“道非常道”这个规律。

再比如,人们一说马内,我知道可能就是我;如果人们说“马小内的爹”,我也知道,可能说的就是我。

“马内”是一个名,“马小内的爹”也是一个名。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个“名”来对应呢?

无数个。

你看看,是不是觉得“名”这种东西,可以随便对应,但没有一个“名”是亘古不变的。

道就是意识形态,名就是形式表现。

他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东西,并且试图表达清晰,这就是“道”与“名”最终的归宿。

当二者合二为一的时候,那就是太极,就是混沌,就是“赤子之心”。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如果前面“道”和“名”体现的是一种对立关系,那这句话体现的就是承接关系了。

翻译一下,“天地之初啊,山川河流之类的都存在,只是还没有人,没有名字,没有概念。后来有了人了,有了分别心了,有了意识了,于是山川河流有了名字,于是就产生了故事,诞生了文明。”

《周易.系辞传》里面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尊和卑的本意是樽和椑,是酒壶和酒杯的意思。

酒壶和酒杯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那就是酒啊!

酒壶里面的酒不能对嘴喝,必须倒酒杯里才能饮用。所以尊卑就是人喝酒的一个必然过程,灵*是就,尊卑就是起点的形态。

无名和有名,就是尊卑的关系。

在有人类意识之前,山川本就是山川,有了人类意识之后,人说山川,是名山川,实非山川。

这就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形式。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总体意思明确了,就是描述太极图一样,围绕着这个阴阳关系,不同视角解释了。

这句话的视角,就是对于阴阳的方法论了。

阳的视角,研究它的玄妙规律,研究它产生的内在原理。

阴的视角,研究它的边界规则,研究它发展的外在形式。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阴阳本一体,都是从混沌中来。

就好比什么是善?

一个人一旦有了善恶两分法,那就很难处处为善了,因为受制于立场,站在这边行善,就等于另一个立场里面的作恶。

所以,最好的善,就是没有善恶之分,顺手做了一件大家都开心的事情,至于结果评论,那就交给天意吧。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个“为学日益”,对应的就是“分别心”,就是同出而异名,这就是知识,不断地一分为二,就是知识拓展。

这个“为道日损”,对应的就是“道心”,就是玄之又玄,不断的合二为一,不断的放下,这就是人生智慧。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看马内解读《道德经》八十一章。

值日生马内

你的每份小心意,都是我的大鼓励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内解读道德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