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带薪抑郁,大可不必
前两天兴起了一个词,“带薪抑郁”。
源于这张图:
第一眼看,发笑。
第二眼看,心酸。
成年人伤心难过,还要掂量着天时、地利,甚至性价比。
但这就是长大,要学会自己舔伤口,学会和烦恼一笑了之,也从中汲取智慧。
疫情席卷全球的这一年半来,人们在功名利禄中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因此开始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能量。
比如我身边有位朋友,往日净看些成功创富论,疫情过后,床头放了本《道德家》和《论语》。
有人说,《道德经》要过了五六十岁读才好,年轻人不要读。
因为年轻人阅历少,难以明白老子说的这股境界。
但其实,我们这代人都是坐在快车上的人,一天经历的事、接受的信息,比古代人一年还要多。论个人经历和阅历,28岁经历的不一定比35岁少。
不过由于语言文化变迁,现在很多人读经典作品会有难度,所以选择合适的解读本很重要。
最新的一本解读本余秋雨先生的新作《老子通释》,据说这也是先生经典解读书籍系列中——首部和读者见面的作品。
《老子通释》余秋雨著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带薪抑郁,大可不必。
02
不期待得到,不恐惧失去,不焦虑未来
今年特别容易谈到“内卷”,年轻人的内卷现象尤为严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总觉得现实和计划总是相违背,计划赶不上意外,总觉得一切都不如意。
其实这种拧巴和矛盾,90%的原因都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