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彻众甫
TUhjnbcbe - 2021/4/25 22:44:00

甲:每天学习道德经开启人生智慧门,大家好!欢迎走进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论道直播间,我是道德经研习者靜馨。这位是今天我们的道德经解说员:李阳老师。李老师您好!

乙:靜馨老师好!大家好!

甲:上期,我们共同研学了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人。老子把圣人和世人做了一个对比,也道出了一个修道人的外在表现,是对我们的人生在修行道路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老子告明我们只有守虚自静,给人以圣心无分无别的超然解脱状态,才能无忧无虑,无苦无难,一切通彻,一切自然自在。今天请李老师带领我们研学《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彻众甫。

乙:好的,我们来看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从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也哉?以此。我们先看标题:孔德彻众甫,这是说明能洞彻遁入大道空静的动变原点,只有大德才能有的境界,这是对道的描述,只有大德之人才能洞察一切宇宙运变的规律。

甲:李老师,本章第一句经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应该怎样理解呢?

乙:我们先看注释:

孔:洞彻、深遁、空无。

是从:是所处。这句经文的今译是:洞明遁入大道空静德状态,只有道清静无为是从。也就是说,孔德之容是真正高妙描述道的状态。但实际道是描述不清的,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本体的道了,所以没办法描述。惟道是从,我们已经说了。道的状态没办法描述,但只有真正有大德的人达到道境清静无为的人才能达至观察到道的状态,也就是有德才有道,有道必有德,有德的人才能修成道。

甲:老师,这句话是说我们无论任何修行得道都要以德而行,也就是要真正的修得上善,最后才能成道,上德有善为士者,有洞彻深遁道体者是吗。

乙:可以这样理解,真正有道的人是以道相通而德配天地,因为天地不为自生而故能长生。我们再看原文: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句经文的今译是:道之名为物,只是恍与惚的状态物,但决不是空无。我们如果要把道比为一物,把它说出来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子告诉我们,惟恍惟惚,但决不是空无。

甲:老师,那惟恍惟惚该怎样理解呢?

乙:惟恍惟惚是一种状态,恍是光亮,惚是生灭,老子是以这种状态把道告诉世人,他说道的状态就是若光若明若存,若隐若昧若无,让世人相信道的存在,无论我们怎样描述都不能说出道的真状态。

甲:噢,我明白一点了,道是存在的,但又是无法描述的。我们再接着研学下一句经文: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李老师,这几句经文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乙:我们还是先看注释:

恍惚:恍,若光若明若存;

惚,若隐若昧若无。

象:恍惚象。物:恍惚物。

窈冥:窈,甚深;冥,极宁。

精:本体之质。

信:灵明大彻的真音真义。这句经文的今译是:而是若光若明,若隐若昧,其中有象;若光若明若隐若昧,其中有物;甚深、极宁,其中有精质存在,并且是精中之至真之精,精中有真音真义不灭之信,灵彻宇宙的万物。

甲:老师,这几句是不是说道的状态呀?这不是还描述不清吗?

乙:是的,这是恒处洞入道中,德于象、物、精、信不二,普彻大千万物。恍兮惚兮,是老子展现给世人道的状态,实际道就是宇宙运行的规律,说其有看不见,拿不来,摸不着,说其无律不离,则不废,果不昧。所以我们通过象和物来体会道的存在,虽然恍兮惚兮,但其德于象、物、精、信不二,普彻大千万物,让我们不可不信。

甲:老师,这里是说道的深远和那种不可琢磨,但又告诉我们,其中有精,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乙:实际道看起来纷繁复杂,很难探其奥妙,但道的运行有着精炼的运行规则和规律,这里边讲的其中有精就是道的运行规律和来验证道的存在。

甲:老师,如果我们懂得并遵循道的恒常不变的规律,是不是我们也能体悟到道的存在呀?

乙:实际我们人生就是悟道证道的过程,只是我们无知而不知道的规律的存在,因欲而违道而行,才有人生苦难的恶果。我们再看下句经文:从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我们看注释:

及:一并。

名:作用。

阅:照见,照阅。

甫:原始起点。

这句经文的今译是:此象此物此精此信从古到今,作用恒常不失不去不消不灭,能彻阅万物的原始。以此恒处洞入照阅万物的原始本体和一切过去现在未来。

甲:老师,这经文是说,从古至今,人类巨变兴衰都有规律可循的是吗?

乙:是的,人类的文明史和宇宙的运变演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都有兴衰运变过程,有高峰就有低谷,就像一年四季,天无言而四时动,地无语而万物生,都是有规律存在的,一阴一阳皆谓道。古往今来,所有宇宙空间巨变皆以此理,人类宇宙社会的兴衰成败,人生的悲欢离合,实际都是道的运变规律的展现。

甲:老师,原来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在规律的运变之中,有合也有分,有兴有衰,万法无常。我们研学最后一句经文:吾何以知众甫也哉?以此。李老师,这句经文应该怎样理解呢?

乙:这句经文的今译是说:我凭什么能知道万物的原始源由呢?以此洞明深遁大道之中的德能。实际本章首以精和信具说本体的功能,使本体更具形象理解性。老子处全维的本体心,自彻时空始末,万物动变,是绝对真理的知者。在历史的记载中,孔子曾有多次问道于老子,第一次是孔子十七岁时拜见老子去拜学丧礼,第二次是请教礼仪,第三次是在昌邑。孔子拜见老子后,多日没有说话,弟子问他拜见老子如何?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罔,游者可以纶,飞着可以矢,至于老子,吾不能知,犹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他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如龙之随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实际老子是把一切放在道中来观察宇宙运变的一切规律,大德之人只有无我为众生才能是真修道,真行道。

甲:老师,通过您对本章的详细讲解,使我们了解了道的宇宙运变规律和道在宇宙空间的展现,虽然我们不能观证道的状态,但我们能感悟道的规律的存在,也从中在我们求道、悟道、证道的过程中,对道的规律的存在有所敬畏,虽然我们也说不清道的高深境界,但我们却明白了真悟道的人是无我利他的人、是大德的人,只有舍己利他真心为众生服务,为人谋福利才是真悟道。

好了,今天我们就研学到这里,谢谢老师的细心解,小百姓悟大道,下期我们接着唠!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彻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