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佛漫谈以道德经金刚经为本
TUhjnbcbe - 2021/5/19 14:30:00

学习“道”的作用

学习道有什么用?就三点:心情好了,做事顺利了,世界美好了。

前两点对个人,后一点对社会。个人身心的成功,是学习道的结果。

动和静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

说的是“道是变化的、动态的”。动和静是相对的,说动,就是在说静。

《金刚经》说“佛说XX,即非XX,是名XX”、“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

一切都正在发生,都有过去和未来,都在从某个起点、走向某个终点。动静交替。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儒家对人伦的要求,是做人最低的纲领;老子说“以德报怨”,是天道对万物的教化,是做人极高的要求。这么说有什么道理呢?

哈佛商学院教授AdamGrant有一本书,翻译成中文叫“奉献者,索取者,互利者”。书中把人的种类分为奉献、索取、互利,统计了社会阶层,发现社会顶层和底层都是给予者,中层是互利者,底层和中层是索取者。通过数学建模,也证实了这个演化的结果,同时得出最佳策略:内在是奉献者,但只奉献一段时间,如果识别出对方是索取者,就变为互利者。

博弈论里面,有改良的针锋相对策略,讲究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面临无限期博弈的时候,多奉献两期,然后进行以牙还牙。

什么是天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天之道是什么?抱朴而归一的混沌,婴孩之未咳的纯净。我们不是天文学家,无法回溯宇宙一片混沌、没有光子的状态,但可以观察如今的大自然,效仿大自然:阳光,不问善恶,统一照耀;雨水,不问贤愚,统一施与。所以说,“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

上善若水。海之所以博大,因为它处在最低的位置。天之道,定下生老病死、日出日落的规则,过于违背规则,才会有惩罚,如:熬夜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排放过多导致温室效应而寒潮、生育过多导致饥饿,等等。

“道”的循环

古典经济学,有类似的“李嘉图等价定理”;物理学,有类似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

考虑到无限的时间、或超越时间的维度,那么一切都是循环的。

因此,发出善念,收获善念;发出恶念,收获恶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任正非持股华为不到1%、陶华碧免费送饭给学生,是为了自身利益吗?钟南山年迈出征,是为了获取名誉吗?我们看看道德经怎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闷闷。”。

天道有轮回。效仿天之道,即使不为自己的利益争取,最终经过造化的神奇,历史的公允,必然会回馈到自己和后代身上。这就是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讲因果,道家讲天道,背后的根本到近代的《了凡四训》、《保富法》。从范仲淹到曾国藩,生前坎坷,死后子孙绵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要效仿天之道,依据在哪里

物理学有“共振”的道理。尽量效仿天之道,一举一动都符合自然规律,秉持无私的善念,就能聚集最广大的力量,与众生发生共振。如果自身目标是为了让别人和世界更好,又如何不会被众人簇拥、获得成功呢?《*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是行为符合阴阳四时变化规律,说的也是如此。斯坦福大学领导课里,Solar公司的创始人说:“我只是专注去做一件事,然后大家自然就跟随我,我就成为了领导。”佛教讲愿力,愿力决定了上限。

不执着

《金刚经》说:“菩萨应无所住,不触声香味色法布施,福德亦复如是“

真正的宽容是,有报复的能力,而选择谅解。

成熟的恋爱,有你我很好,没有你我也好;你有我更好,没有我你依然好。这时候,仍然愿意不离不弃,这是真爱。

合格的雇员,有我公司更好,没公司我也很好。这时候,仍然愿意留在公司,这是忠诚。

成熟的关系,不执着。面前的人,远方的物,千万年前,不分彼此。千万年后,亦为一体。相比于宇宙的漫长寿命,人类乃至地球,仿佛沧海一粟,白驹过隙,何必执着?

既然不执着,为什么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因为菩萨无我。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故名众生,按此推论,也没有凡夫和地狱,种种皆是梦幻泡影。但菩萨的悲悯,也会以无我的状态去执着,菩萨说的执着,那就不是执着。

结语

佛陀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星云大师在解释空的时候,也做过类似注解。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农凡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佛漫谈以道德经金刚经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