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解析
TUhjnbcbe - 2021/7/25 16:57:0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较高等的有德者不在乎德性也不认为自己有德性,因此才是真正的有德者....

而较低等的有德者很重视德性也会刻意将德性修持的很好,正因此有所为所以不是真正好的有德者……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真正好的有德者是无所施为的,在从事一切事时不会有任何私心和意图....

上好的仁者是有所作为的,但在从事事时并不带有任何私心和意图.....

上等的守义者不但有所为而且是带着某种意图和准则在从事一切事....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好的理制者以有为的方式行事,当有人不以礼制行事时,他就会用强行的方式使对方依循....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当大道的无名、无为、纯朴失去时圣人才会强调无为无以为的上德....

当上德也失去时,圣人才会教导人们要依循为之而无以为的上仁....

当上仁也不为人所遵循时,圣人才进一步教导吾人要遵行上义的行事准则....

倘若连上义也沦丧时,圣人为了维持社会最起码的礼制则会教导人们一定要遵行有为的上礼之制....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如果沦落到必须强调礼制,那么几乎没有忠信(至善之心和人之德)可言...

为了应付或表现合乎礼制,人们就会背离淳朴无为之性,从而导致人心和社会的混乱.....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能事先预知事情(隐喻用心有为的人经由巧思而得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这件事,是属于道的外在虚华作用,他会使人远离浑朴无为和自性,也会使人产生分别心,所以可说是愚昧的开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因此有道有德者是安守忠信而不重礼制

安守淳朴无知而不重虚华的预知力……

所以舍弃礼制和预知力而安守忠信和浑朴无知....

???摘抄部分源自《老子道德经与瑜伽心法》

———————————————

LiyaXiong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