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明光辉之道德经老子1
TUhjnbcbe - 2022/2/25 21:45: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西周初年,周公留下《易经》,留下周礼,留下“敬德保民”的正统儒家思想,离世而去。


  《易经》中饱含着伏羲教导世人认知世间变化的智慧,有着对生生不息,气灵相易,阴阳互存的认知,儒家思想中,有周公教世人如何认知自身行为与外界的智慧,记录周公言行的书籍,更被收进周室的图书馆,教授给王公臣子,加以学习。


  那么,周朝数百年,谁才是继承伏羲与周公智慧集大成者?唯有老子一族。
  也就是说,在当时,真正能整体上和全面继承伏羲和周公思想的人,只有老子这一族的人。
  为什么说是老子这一族?因为受当时文化水平限制的原因,很多人都是以父为师,言传身教,以父为师的现状,决定了很多官职的世袭制,所以世袭制不是优良的一种*治制度,但在当时,是一种最为实用的文化和技能传递方式。
  因此,作为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官职之一,国家图书馆兼中央*校校长(老子有教导周王之职),一直由老子一家世袭继承,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中所说的老子,并非一人。
  老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幽王二年(公元前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老子,字伯阳,这里面预测西周必亡的人,便叫伯阳甫,甫在古代有两层意义,一层是父老,另一层是对男子的尊称。后世之所以断定此人便是老子,是因此人与老子官职相同,至于那个“甫“,则是对他的尊称。此人为老耳的曾祖父(祖父的父亲)。
  如果我很有名,但我父亲没怎么有名,别人记不住我父亲的名字,向别人介绍时会怎么介绍他?会说,XXX父亲说了什么。
  伯阳甫,其实说的人,不是伯阳(老子)本人,而是他的祖上,相当于说XXX父亲。
  到这里其实我们会发现,老子之所以能有他活了二百多岁、一百六十多岁、七十多岁这三个不同的版本,是因统计口径的不同,表面上都是“老子“其实是指三个不同的人,让更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三个人都叫老子。
  周代的官职是世袭制,比如说我爸是国家档案局的局长,大家就管他叫*局长,我爸退下来以后,紧跟着我当上局长,大家仍然是称呼我是*局长,但人其实已经换了。后来我再退下来,我的儿子接替,他还是*局长。
  其实,老子,本姓老,子是爵位,也是一种尊称,相当于局长一类。
  这样一来,其实在历史上出现了三个叫老子的人,一个是预测周将亡的老子,一个是写道德经的老子,另一个是孔子去拜见的老子。
  后世将这三个人混在了一起,下一篇我们将分别看这三个人都做了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明光辉之道德经老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