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不善者,吾亦
TUhjnbcbe - 2022/3/10 14:45:00
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不善者,吾亦善之

文/心似海蓝蓝

.7.19

第四十九章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白话文:悟道的统治者总是没有意念,以百姓的意念为自己的意念。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使得人人行善。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使得人人守信。圣人立身于天下,谨慎收敛呀,让天下人的意念浑然一体,百姓们都努力在听在看,圣人把她们都当成纯真的孩童。

圣人,就是悟道的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人,没有自己的私心,蛋是有公心,无和有是相互配合的。无私心,就是没有个人的欲望,治理天下就是无心而为,不带有刻意的个人的目的。按照道的运行规律,让百姓们保持自己的本性,发展禀赋,能够安居乐业。

善良的人,你善待他,这属于正常;不善良的人,你也善待他,没道理呀?

《论语·宪问篇》里学生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别人对你好,你也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还是同样对待,那怎么对得起对你好的人呢?以直报怨,就是用真诚的心面对那些不善良的人。儒家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善恶标准清晰而明确,善就是人与人之间恰当关系的实现,所以才要强调对于不善的人要区别对待,好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善。

道家思想不一样,不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站在道的角度来看,善与不善,来源和归宿都是道。不善良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无知,产生了偏差的欲望,欲望造成了不善的行为。这时候,你善待他,反而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好让对方理解什么是道,以及道的运作方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仁就是没有偏爱,圣人并不偏爱善良的人,因为他悟道了,无私心。

所以,儒家跟道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结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再对善恶进行严格的区分了,因为,善与不善,信与不信,道都内存于每个人心里。悟道的人,同时掌握了道的内存性与超越性,就超越了善恶的标准,所以才能做到“善分辨,不分别”,去掉了分别心。等于说,你知道善恶有别,可你具有跟道一样广泛的包容性了。后面第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其实是按照天道来处理人际关系了,你把自己多余的善良和信任,给予那些缺乏善良和信任的人,补充他们的不足,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得到了善良与信任。德善,德信,德等于得到。我们从道中获得的德,都是充实而丰富的,其实也就是平等心、平常心,对于善恶是非问题就不辣么介意了。

在圣人眼里,整个天下,包括所有人在内,是一个整体,浑然一体,都是道在运作。谨慎收敛自己的欲望,无心而为,就把百姓们都当做纯真的孩子一样了。

孩子都很纯真,也很任性,因为偏差的认知会产生错误的欲望,父母对孩子就具有包容性,你听话,你乖,我爱你;你不听话,你不乖,我也爱你。这不就是善与不善,你都善之了吗?你自己是善的,你的孩子也得到了善,皆大欢喜,有木有?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了孩子,是有利的,孩子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体验。蛋是,真正有用的是道,用道你才能包容孩子的小脾气、小任性,从而解脱善恶是非相对的价值判断。

婚姻关系,恋爱关系,也是这样的,只要陷入了是非对错,相对的价值判断,就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圣人为天下浑其心,我们也可以为爱浑其心,两个人才能浑然一体,彼此包容。也只有两个人都对道有所追求和领悟的时候,才会把婚姻家庭视为一个整体,都把对方当成是纯真的孩子,就等于两颗初心,两小无猜,这样的关系才有价值,才能不断地创造出快乐和幸福感。否则,都以个人感觉为中心,两个人就都缺乏包容性,相处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简单来说,儒家思想,从我真诚的内心出发,对不善良的人,我就不跟你来往了,蛋我不会去伤害你。道家思想,从道的角度出发,对不善良的人,只要你需要,那我就给你一些帮助好了,无所谓。两者其实都是行善避恶,都肯定了善的价值和意义,否则,何必说“吾亦善之”呢?只不过,儒家的价值观比较接地气,道家的观念具有超越性,儒家的善恶有边界,道家超越了、打破了这个边界。一个是有限,另一个是无限,两个都很好用,就看你更欣赏哪一个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不善者,吾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