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六小龄童品西游》)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上老君住在兜率天宫。第五回中写道,孙悟空私闯王母娘娘的蟠桃园,独享了蟠桃盛宴,又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撞入了兜率天宫。太上老君恰好外出不在,孙悟空便将太上老君费尽心力炼就的五葫芦“九转金丹”像吃炒豆似地吃了个精光。后来悟空被擒住,老君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狠狠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好像要把孙行者吃下肚去的金丹重新炼出来。谁知悟空不仅毫发无损,竟然还炼就了一副钢筋铁骨、一对火眼金睛。出炉后的悟空,恼怒异常,一下推了老君一个倒栽葱。
这位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祖师爷,他的原型就是中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即老子。
老子,名聃,又名李耳,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司马迁的《史记》中最早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氏。官至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学识过人,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由于当时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老子欲独善其身而不能,于是他打算辞官归隐。他西出函谷关时,守门的官员尹喜早闻老聃大名,于是邀他为上宾,并请他写一部书留给后人。老子于是写了《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经》,成书后,老子仍归隐山林,后来不知所终。
由于史证不全,《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有很多含混不清之处,据说老子大约活了一百五十岁。再加上他写下了神秘高深的《道德经》,这便使他具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他的思想,最后形成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他本人也被后来的道教信徒所景仰,尊称其为其开山祖师。“太上老君”就是对他的尊称。
“太上老君”是对老子的尊称,所谓“太上”,就是最高、最上之意,也就是说没有比这个更高上的了。除此之外,只用于指皇帝、太上皇等。道教在其最高神的名字前冠以“太上”二字,其尊敬程度可见一斑。
老子自己在《道德经》中也说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左传》也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礼记》又说“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所谓立德、贵德、正合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教义,故曰“太上”;所谓立功、施报,也并非不好,但已博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比较“自然”之道只能算是第二义,故曰“其次”。现就教理教义而论,道教中人把“太上”这个尊号奉给老君,则是最恰当的。
我们知道了太上老君在道教中的无上地位后,不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太上老君作为道教“三清”之一,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怎么会被孙悟空推了个倒栽葱呢?
事实难道真的是这样?太上老君到底是不是孙悟空的对手,我们可以看一下西游记中的几个场景,我想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点启发。
孙悟空被贬下天宫后,玉帝曾派二郎神率兵前去镇压,结果打得天昏地暗,用尽招数,但仍不分胜负,后来是太上老君从上边轻轻抛了个圈子一下砸中悟空,结果就把他给砸昏并捉拿了下来。也许从这里还看不出这个金刚圈有什么特别的,那么,在西天路上,太上老君家的水牛变成了妖怪拦住了去路,与孙悟空打起来,结果是略负于孙悟空,但他有个宝贝,还是那个金刚圈,一出手就把猴子的兵器给收了过来。
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吼作怪时那个紫金铃,也是出自太上老君之手,观音当时说:“要不是你骗走了他的铃铛,任你十个猴子也打不过他”。
此外还有很多厉害的宝贝都是太上老君亲自制造或间接制造的,譬如九齿钉耙、捆仙绳等都与他有着关联。上边三件事,说明了太上老君高深莫测,就连个牛都那么厉害,袖子里随便拿出个东西恐怕孙悟空都难以招架。
如果再推理的话,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尽管名字“须菩提”充满了佛家的色彩,但根据西游记的描述完全是道家风格,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道童等等,都在说明他是道家系统的神仙。而太上老君乃道家之祖、三清之一、至高无上,须菩提祖师在道教内地位再高,也只能是太上老君徒弟辈的。孙悟空武功、法力是须菩提祖师传授,与太上老君比,就更差一个级别了。
我是室内建筑师,需要设计室内的网友,把详细的尺寸、现场照片和现场视频发给我,我就能帮您设计。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