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假使我对于“道”有所认知,行走在大道上,只担心自己对外所施与的。大道是很平坦的,但是人们却喜好捷径。朝*繁苛,田野荒芜,仓库空虚,衣服亮丽,佩戴利剑,追求饮食的享受,追求财物的富余,这是所偷盗来的浮夸,并非是“道”。
解读
在这一章,老子说,假若他对于“道”有所感悟,行走在大道之路上,是担心所施与的。因为我们在一个循环运动的空间中,我们对外在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返还到自身上。所以,在自己产生对外影响的时候,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避免伤害外界。
大道之路原本是很平坦的,回归清静无为就可以感悟大道。但是人却很难保持清静无为,反而会以为自己的思虑是更好的,会走一些自己所以为的捷径,这些捷径却是远离“道”的。
比如在治理上,人会用思维来做管理,会以为管理得越细越好,但如果过度管理,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繁苛的*令,这样的结果,是农田荒芜,仓库空虚。有人会希望管理有好的结果,然后会追求华丽的表面,会觉得暴力能更直接地解决问题,会追求饮食的享乐,会追求财物的积累,但这些都是表面的浮华。古时候,有些时期,高层的官僚机构追求享乐,但底层的民众却很辛苦,高层的浮华就是从底层所偷盗来的。这些表面的东西,恰恰是一种假象,并非是“道”。
如果是从“道”来做治理,会推崇无为而治,民众会少受干扰,农业会丰盛,商业会繁荣,工业会发达,国民会变得富足,人们不会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更重视实在的基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