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道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TUhjnbcbe - 2023/3/23 22:33:00

我们从《道德经》中了解到“道”和“德”是有所分别。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也就是说,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东西已经存在,这个存在是一切万物的根源,正是它的存在才有了天地和万物,万物周而复始,自然运作,恒久而不增不减。老子将这个存在称之为道。道是规则,是造化,是天地之间能够创造万物的功能。因此,万物本质都一样,都有可用之处,都有价值之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有阴阳两物,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阴则是宁静不动,是成就万物的化和用。因此,人要效仿道运行的规律,处事要持之以恒,心志坚定,永不停息;也要像大地一样,保持内心平静,包容万物而内心不动。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道是一切的根本,道看不见,摸不着,就像一个规则存在于天地间,如果将天地比作电脑,道比作运行规则,那么当在电脑里排序文件夹的时候,如果按名称、大小、类型分类,那么文件夹就会自动按照规则排列。道也像电脑里“0”代码,它可以形成图像,文字,游戏等万物。它是最内核的元素和万物基础,但道却不显示在外面。

道也像现实中数字的“0”,是空,是无,但正是这个“空”组成了所有的数:0+1=1;0+1+1=2;道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1和0组成了10和以至于更多。

道是寂静恒定,远和近,长和短,善与恶,爱和恨,少和多,曲和全,所有矛盾的事物都融为整体。至精至诚,至善至信,就像出生的婴儿,纯净而天然。

道是“自”,德是“然”,道德就是自然。

如果说道是根和内在的本质,那么德就是用和外在的处事方式。依照道的规则处事的方式就是“德行”。

德是悟道的途径,是外物的相,是处事方式和行为。要想了解德,就要先了解道存在的形式,老子悟了道,而为了让更多的人领悟道,于是描绘出了道,又将道引申出德的行为方式,从而让人便于从德的途径返回至道,从而达到超脱而内心自由。

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的经历、所学知识,年龄、环境,性格和当时心境的不同而会做出片面和错误判断,这就是不德。自私、欲望、贪婪、嗔恨、是非分别的心也是不德。而不德的结果则是“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也就是说当德行达到至高至大的地步时就是达到了道的境界。因此,至德就是道。道虽无法见,但道“造化”万物,所谓造化就是“化用”和“化物”。德行就是敏锐地觉知万物,从而感悟隐藏在万物中的道。

德则是:无己、无功、无名,保持虚静心灵才能进入道的境界,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才能窥见道。

因此,“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虚己而顺物,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不被外物所驱使和束缚才是德行。

《易经》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劳而不伐,有功而无德。《庄子》说: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德就是时刻保持心的宁静而不为外物所动,是丧我,是忘了自我而与万物融而为一,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天地无私,但为何同为人却不同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顺着德行道路则是天堂,偏离道的规则和本性则是地狱,其根源在于心的德性。因此,顺道而德行则“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