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舜缘文化的张诗苓,我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希望古圣先贤的智慧可以利益到更多的朋友。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解《道德经》,之前在“道德经开篇”这一组视频里呢,我已经为大家介绍了《道德经》的概貌,今天呢我们就来走进《道德经》的第一章。首先我来为大家诵读《道德经》的第一章,我的诵读以王弼版《道德经》为底本,经顾瑞荣先生校注并重点注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下《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个要点: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恒常的大道,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客观、本源、整体的大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语言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最近我在读勒庞先生的《乌合之众》,他指出,所有的知识或者概念,在从一个种族传向另一个种族,或者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其本身的意义都会发生改变。就像把《红楼梦》不管是翻译成《石头的故事》还是《红色大房子里的梦》,都失去了《红楼梦》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韵致。那语言又怎么能描述大道呢?
第二,我们自以为认识到的大道,并不是大道本身。我个人非常喜欢《庄子山木》中的一个小故事,他说如果你独自泛舟于河上,一条空船撞向你的船,就算你脾气再坏也不会生气,但倘若撞你的船上有个人,你就会非常生气,甚至会呵斥对方或者与对方发生争执。同样的,你早上出门去上班,如果下雨了,你不会生气,只会退回来带上一把伞,但如果你一出门就被一个人撞倒,你就会非常生气。殊不知,不管另一条船上有没有人,不管是下雨了还是被撞倒了,都是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我们只是没有认识到而已。
第三,我们这个个体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或者持不同意见,我们会居高临下的斥责孩子或者下属而不懂得听取对方的想法,我们还会据理力争、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其实呢,我们所知道的并不是客观全面的大道,对方讲的道理就是我们的思维盲区,我们总是被狭隘的自我所蒙蔽,而忽略了这些。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常道,需要我们去慢慢发现和领会,我们要做的是在与他人沟通时,总是能听到他人的合理性,总是能请教他人的不同意见,总是能吸取他人讲解的知识,而不是拘囿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少了许多恶劣情绪,多了许多美好。
那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一讲我们将来讲解《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二个要点,希望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