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德,近于道之德,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大德,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前者大公,后者无私。具体而言,水有七德,圣人法之,亦有七德。圣人“泽被苍生”而“不存争心”,自然不会招致怨咎。
灵山秀水神仙洞府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③。夫唯不争,故无尤④。
①上善若水:上善之德,如水之德。上善,至善,至高无上之善。道化生天地,化育万物,是天地之母,万物本原,其德至大,其善至高,因而上善便是道之善,上德便是道之德。圣人效法自然,期乎上善,既然上善若水,圣人之善亦应若水之善。上:高,至高无上,应予尊崇,与“下”相对。善,会意字,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意为吉祥,引申为美好。《说文》:“善,吉也。”《玉篇》:“善,大也。”《广韵》:“良也,佳也。”
上善若水,是因为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道体充斥自然之中,水体弥散天地之间;道体在自然之中其大无外,水体在天地之间其大无外;道体在自然之中其小无内,水体在纳米以上尺度范围内其小无内(水分子半径约为0.4纳米);道时隐时现,水也时隐时现;道显时可为天地万物,水显时可为冰川湖海;道隐时弥散于自然之中,水隐时消失于天地之间;道化育自然万物而不争,处自然万物之所恶,水润泽天地间万物而不争,处天地万物之所恶。因此,水是道的缩影,水之德近于道之德,水之善近于道之善,故“几于道”,因而“上善若水”。
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于润泽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居处在万物所厌恶的低洼之地,故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善:善于。利:造福,润泽。恶(wù):动词,厌恶。几:接近。这是水之德的总论,以下则为具体的水之七德。
③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处善于守分修身,心神善于含藏内敛,待人善于仁怀天下,言语善于重诺守信,为*善于清静无为,做事善于顺势而为,行动善于相时而动。善:善于。在老子认为,水之德近于道之德,而列举了水之七德。
居善地:守分修身,如水一样善处卑下,安分守己,不争名位。居:居处。地:地方,本分。
心善渊:含藏内敛,如深渊一般渊默沉静,深邃淡定,不受外扰。心:心神。渊:渊静。深邃静谧,渊静沉默;包容淡定,安然自若。
与善仁:仁怀天下,如水一般润泽万物,福被苍生,不为己私。与:待人,交往。仁:仁爱,包容。其心大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胸怀天下,泽及万民。
言善信:重诺守信,如水一般知所行止,言必有信,不轻言诺。言:承诺。信:信义。轻诺寡信,不轻言诺;诺则必践,不失信义。
*善治:无为而治,如水一般润物无声,清静自正,不乱作为。*:为*。治:治理。非属必需,不轻作为;*尚清简,民皆自然。
事善能:顺势而为,如水一般因势随形,应物变化,不存执念。事:行事,作为。能:顺应时势,应物变化。
动善时:相时而动,如水一般应时变化,云行雨施,不违天时。动:行动。时:天时,时机。四季轮回有时,五谷生长有时,禽兽繁衍有时,事物发展有时,相时而动,事半功倍。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应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亦是动而善时。
④夫唯不争,故无尤:圣人效法水德,造福苍生,不存争心,因而不会招致怨咎。不争:不存争心。尤:怨咎。
上善之德,若水之德。水善于润泽万物而与万物相争,总是居处在万物所厌恶的卑湿之地,因此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水有七德,为圣人所效法:水善处卑下,圣人则安分修身;水渊默沉静,圣人则含藏内敛;水润泽万物,圣人则仁怀天下;水知所行止,圣人则重诺守信;水润物无声,圣人则无为而治;水因势随形,圣人则顺势而为;水应时变化,圣人则相时而动。圣人效法水德,造福苍生,不存争心,因此不会招致怨咎。
本章讲上善若水,引出圣人不争之德。
上善若水,是指水之德,近于道之德。道体极其微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致诘”,理解起来极其困难。幸运的是,水之德,近于道之德,而水分子充斥天地之间,地球表面70%的面积都覆盖着水,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通过研究水的规律,来理解道的规律,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水之德,概括起来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因此几于道。这里的水德,有两大方面,一是“善利万物”,故大公;二是“不争”,故无私。“处众人之所恶”,居处在众人所厌恶和放弃的低洼之地,也是“不争”的表现。因此,水之德,总体来讲就是大公无私。
具体来讲,老子列举了水之“七德”,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分别由水之善处卑下,引出圣人守分修身;由水之渊默沉静,引出圣人含藏内敛;由水之润泽万物,引出圣人仁怀天下;由水之知所行止,引出圣人重诺守信;由水之润物无声,引出圣人无为而治;由水之因势随行,引出圣人顺势而为;由水之应时变化,引出圣人相时而动。因此,水有七德,圣人法之,亦有七德。
水之德,近于道之德,因而圣人由水之德,参详道之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而圣人也善于造福苍生,不存争心,自然不会招致怨咎,“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至于成就功业,实现内圣外王的至高理想。
1.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03重印)
2.康熙字典(最新整理本).(清)陈廷敬,张玉书等.北京:中国书店.年6月第1版.
云鹤于天心阁
己亥年丙寅月癸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