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或深度爱好道德经的读者来读,因为文章里面的很多版本,已经散失,至于初学者应该选哪个版本,在文末会有推荐,但不附链接,只提供书名。
此文为研究道德经有深度指引文章,文章所列举的书名或人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
整体来说,一般读者的水平可能就是知道两个版本。
第一种,就是通用版本,这个版本用的王弼版本为底稿,进行校正的。
第二种,为帛书本,其中帛书本又分为甲本与乙本。
其实道德经远远不止这两个版本,细说的话可以分为几十个版本,但是考虑到我们只是想研读,而不是为了较真或考古。同时从实用性的角度上出发,我会以年代为线索单位,分别从:
“先秦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
“明清”(暂不推荐)
“近现代”
这六大部分,分别推荐对应版本,以期望让初学者也能深入学会道德经。
第一章,先秦时期老子版本推荐。
《老子》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流传,总体来说有四个版本比较重要,后面会详细介绍。
1楚店竹简本《老子》
简本《老子》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早的版本,从时间上来说大约为公元前年左右,记住:这个版本是唯一接近老子原本的《道德经》。
2帛书版本《老子》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用“邦”字,不避刘邦之讳抄写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避刘邦讳“邦”改为“国”抄写在刘邦称帝之后。
帛书本老子,相对时间也比较早,同时与今本通行本,有一定区别,可作校正使用,暂时不建议完全取代目前通行本,后文会详细说。
3河上公版本《老子》
传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撰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与西汉后期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在业内十分有名气,这个业内仅限于研究《老子》领域,包括今天很多的版本,都会参考河上公本进行校正。
4东汉后期的张陵的《老子想尔注》
东汉后期张陵的《老子想尔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宗教特色,适合“具有道家思想”的人去阅读,此版本只是列举,不推荐,后文也不会再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
A楚店竹简本《老子》
我们先来说郭店楚简《老子》,它的发现过程十分精彩,此处只简单陈述一下。
郭店一号楚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九公里,处于庞大的贵族葬区。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十月两次被盗。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被迫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挖掘出土了包括《老子》子在内的竹简八百零四枚,其中有字竹简七百三十枚,多用楚文字抄写。
荆门市博物馆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根据竹简形制的不同简本《老子》分别被整理为甲、乙、丙三种文本各本均不分《德经》、《道经》混合编辑。
此版本为目前所知的,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但是各位发现一个问题没有?
这个版本应该是最接近老子真实思想的,为什么它没有取代目前能行本呢?
甚至不要说通行本,帛书本它也没有取代,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第一:残缺;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太难懂!
各位首先要了解一个前提:郭店楚简《老子》所使用的文字是战国楚系文字,这种文字说好听一点就是“上承春秋,下启秦汉”,说难听一点,就是语言里面的方言。
因为那个时候秦还没有一统全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进行“车同轨,书同文”,所以简本老子(郭店楚简《老子》)所使用的异体字、通假字、同源字等等特别多。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参考王弼本、帛书本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并不能形成一套使所有人都满意的结论。
而且简本老子,是用毛笔和墨在竹简上抄写的,笔迹不同,书法风格不同,同时又是楚文字,战国楚系文字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和流通的文字,秦之后就逐渐消亡,所以很难整理出完整的《老子》全文。
但是,没整理出完整的全文,不代表简本老子没有价值,它只是没有全部整理出来,里面有很多章句,还是对解释今天通行本的《老子》帮助特别大。
即今天通行本,有很多文字其实都是错的,甚至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你要读通《老子》,深入研究《老子》,你必须要读一下这个版本。
第一,从时间上来说,墓主人是战国末期人,以此为下限,则说明简本《老子》至少在战国中期已经广为流传。同时结合“叔向”“墨子”“魏武侯”“颜斶”四人的引语,我们可以很轻松得出一个结论: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作品,老子本人也是春秋时期的人。
第二,简本《老子》与今天通行本老子的文章顺序完全不同:
它既不分章,也不设标题,同时更令人诧异的是它的文章顺序与今天的也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今天老子的八十一章也有的说六十几章也好,都是后人加上去的,题目也是自己加上去的。
第三,最关键的是里面的内容与今天通行本的内容也有巨大的差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楚简本《老子》写的是“绝智弃辩,绝伪弃虑”,但是今天通行本写的是什么呢?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如果各位有一定基础就知道这两句话是多么不同!很多人都说老子不看重“仁义”,与儒家完全不同,但是如果按楚简的话,老子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再举一个。
简本是“见索保仆”“少私须欲”,而通行本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两句意思完全不同的。
等等,还有很多,所以如果你要深读《老子》你不能忽视楚简本,它虽然目前还不完整,但是总好过什么都没有,至少可以纠正一部分当前版本的错误。
注意:
这个版本是可以自己买到的,但是需要提醒,如果你买的是楚简单原本,你很可能看不懂,建议买有注释的,各位自己搜搜看看内容,别买回来跟你想像的不一样。
B马王堆帛书《老子》版本。
这个版本也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个版本。
同样也先介绍一下这个版本的来历。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约有十多万字包括先秦著作多种。其中的《老子》有两种写本,分别称为甲本、乙本。
帛书甲本多有破损文字多有残缺,帛书乙本大体完好,文字大都清晰。
另外如何判定这个版本的时间呢?
答案很简单,看里面更改的字!因为古代是有避讳一说的,即皇帝的字不能出现在普通作品中。
比如,甲本字体介于书和隶书之间“邦”字共出现二十五次,说明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应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乙本字体是隶书“邦”改为“国”字,避汉高祖刘邦讳,用“盈”字九次说明不避汉惠帝刘盈讳,用“恒”字二十九次,说明亦不避汉文帝刘恒讳,应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刘盈、刘恒之前。
这两种写本距今都已两千多年,是郭店楚简《老子》出土之前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本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对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作了释文、标点和注释于一九七六年三月出版。
另外这里要说明的是:
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与今本章节完全不同,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德经》是上篇,《道经》是下篇。
甲乙两个版本虽然都是汉代的作品,但是只所以还要再分个甲乙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是两个版本的抄本,就是说甲本是根据古代的道德经A版本抄的,乙本是根据B版本抄写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底稿是不同的,所以虽然都是帛书本,还要再分个甲乙。
至于你说你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这里暂时不表,因为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推荐道德经版本的,不是来分析古籍的,如果感兴趣的人多的话,后面我会再加上来。
帛书本今天之所以很多人推崇它,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校正当前版本。
傅奕本等《道德经》第十四章基本写的都是“执古之道,可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但是帛书甲、乙本写的是什么呢?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古”与“今”之别,要知道这个意思可以说完全相反了,至于到底哪个正确的呢?
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我们今天的通行版本是不是就是唯一正确的呢?
可以很肯定的说:不是!
所以帛书本可以很好的去校正今天的版本。
第二,完整性。
帛书本,虽然不如楚简本早,但是它比楚简本完整太多,尤其是甲乙两本相互参照之后。所以帛书本具备了两个特色:
时间接近最早版本+完整性好。
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因为上面这两个原因,就推论,帛书优于其它传本。
因为《帛书老子》并不能完整反映老子最原始的版本,楚店简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帛书本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暂时还不具备彻底摆脱通行本的实力。
第三本要推荐的就是河上公本。
此版本在专业领域内威望极高,但是在普通人群中,名气极底:
河上公《老子章句》,简称为“河上公本”或“河公本”。
这个版本之所以推荐是因为:
第一,
完整性与复杂性高!
有一个在老子领域特别牛的大家,叫“严灵峰”,它是早期我*人士,但是49年之后就去了台湾,在道德经这一领域是公认的大家,它耗费了数年心血写了一本书叫“无求备斋老子集成”。
据说严老是参照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本写的,但是纵使在博览群书之后,严老仍然没有能够给河上公的《老子章句》下一个确切的定论。
为什么呢?
因为这本书的来历太复杂。
第二个原因
是河上公本,成书时间也特别早,估计应该也是汉代左右的作品。
怎么推断出来的呢?
还是从避讳上就可以推定。
首先在帛书《老子》甲本中“邦”字共出现二十五次。河上公本除了脱去一条,两条“民”字与帛书乙本相同外,其余二十三条全部改成了“国”字。
这种避汉高祖刘邦讳的情况与帛书《老子》乙本如出一辙。
由此可知河上公本成书当在刘邦称帝之后。
那具体多么往后呢?
其次帛书《老子》甲、乙本用“盈”字十条,河上公本除了“倾”、“满”两字因版本不同外其余八条皆作“盈”与帛书本完全相同。
因此可知河上公本不为刘盈避讳。故河上公本不应成书于汉惠帝刘盈之时。
再次帛书《老子》乙本用“恒”字二十九条不避汉文帝刘恒之讳应抄写于汉文帝之前,而河上公本除了脱去八条外,其余二十二条“恒”全部改作“常”由此可知河上公与汉文帝时代相同。
所以它是汉文帝时代的作品。
先秦时间的版本先暂时推荐这些。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德经》版本
魏晋时期第一个要推荐的就是王羲之的《老子道德经》。
之所以推荐这本,有两个原因:
1是它是底本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河上公古本”,抄写年代与《帛书》乙本大体相当;
2是不要单单把它当成道德经来读,要注意它的书法美,我个人比较喜欢书法,所以特别喜欢此本,放一张图片(爱不释手)。
另外对于这个版本,业内有几点注意项,不管你有没有遇见,在此一并提醒:
问题一:此为王羲之真迹吗?是不是伪造?
对于很多人说“王羲之根本没有写过《道德经》,此本纯系伪造,”这种可能性可以彻底排除,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可以较为肯定的说王羲之写过。
至于你说这个是不是真迹,这个不敢肯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纵使不是真迹,那也是唐人临摹的王羲之曾经写的《道德经》。
问题二:如果是临摹,是否还具有价值?
从道德经本身来说,不会减少它的价值,最多从价值角度来说,没有王羲之本人写的那么值钱。
另外纵使是临摹,从书法价值上来说,也是上品中的上品,本人就有此收藏本,如果谁确实感兴趣,自己又实在找不到的话,可以找我索取。
第二个要推荐的版本就是王弼的《老子注》
这个我们是最熟悉的,现在市面上的通行本,就是以此为底本进行校正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目前我们读的基本就是这个版本。
很多人都在问:帛书本已经出土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取代通行本?
除了上文我们说的帛书本自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就是王弼本人以及王弼本,实在太优秀了。
《魏书卷二十八钟会传注》中有何韵《王弼传》里面曾经记载:
“弼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
这么说吧,王弼在当时,就是一个天才般的存在,但是也许是天嫉英才,他24岁就去世了。
“其秋遇病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弼之卒也,晋景王闻之磋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
连皇帝都会对他的死感到惋惜数日,我最初读王弼是因为它写了一本《易经注》,后面再看到他的其它作品,实在是惊为天人,这就是为什么帛书本至今也没有超越它的根本原因。
另外王弼虽英年早逝,但他的著作却源远流长传了下来,这里大体上说几本比较有名的:
《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衍论》、《周易穷微论》、《易辨》、《易传纂图》、《王弼集》、《论语释疑》……
这些作品中《老子注》在魏晋南北朝注老解老的著作中,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一枝独秀”。
如果各位能从当时背景上来看其作品,就会感到,在《老子注》中,王弼他在创新,他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老子》诊释途径,具体是什么途径?
摆脱传统的、紧扣句义释文解字的训话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注解道德经!
在注解《老子》的过程中,我个从认为王弼充分阐释了自己对天人关系、自然关系、个体社会关系等许多重大划时代的看法。
比如,
1王弼“以无为本”,将“无”极度抽象化,然后再将无返还到“有”当中。
2“崇本息末”,并赋予“本’、“末”深刻而精微的哲学内涵。
如“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句王弼注曰“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总之,王弼本不仅思想上卓然,它的语言也十分优美,所以今天的通行本才这么受我们欢迎。
第三章,隋唐时期《道德经》传本
只推荐两本:
第一本:李荣《道德经注》。
据有关史籍记载李荣著有《老子注》、《庄子注》、《西升经注》等书,但是很可惜的是,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本来也不会有这个版本的推荐了,但是二十世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唐写本李荣《老子注》残卷,这个残卷应该是只有36章,就是只有道经的手稿。
本来李荣这本,有没有只是一个传说,只在其它书中有引用,直到这36卷发现后,才真的引起国内的重视。
一九四七年蒙文通以正统《道藏》所存李荣《老子注》残本仅存前三十六章,即道经注部分为主,再将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篆疏》、误题顾欢撰《道德经注疏》、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范应元《道德经集注》、焦站《老子翼》等书中所征引的李荣注辑出,粗成一本。
至于过程这里不再介绍了,只想说一下,这些真迹大部分不在国内,都在国外图书馆里面,想到这里感觉十分可惜。
目前所存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1、唐敦煌写本残卷,包括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残卷
2、日本昭和四年东京弘文堂排印《沙洲二十六子》本。
3、一九七一年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沙洲二十六子》本。
感兴趣的各位自己去找吧,这个版本我没有,抱歉了。
第二本要推荐的就是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及《道德真经疏》
对于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真经》与《道德真经疏》,许多书籍有所载录,如《新唐书》、《唐会要》、《宋史》、郑樵《通志》、《道藏真经疏外传》等。
且玄宗的《御注》与《御疏》都比较完整的保存在《道藏》中,所以关于其书之真伪,从来未有疑义。
但是这个版本我并不推荐。因为唐玄宗是帝王,他的注解一定是维持封建统治的。
可以说在唐玄宗的眼中与笔下,《道德经》尽管有重玄学的思辩有*教合一的意图,但它既不是重玄学的渊数,也不是*教合一的经典,而是一部*治哲学著作讲的是帝王修身治国的道理。同前人老学思想相比,唐玄宗作了许多有利于表现自己思想意识的理解。
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到下面的地方去找:
1正统十年刊《道藏》本选辑《道藏举要》本
2唐敦煌写本,残卷,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
3日本昭和四年东京弘文堂排印《沙洲二十六子
第四章,宋元时期《道德经》版本推荐
宋元也推荐两本吧。
第一本:王安石《老子注》
王安石的著作很多如《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文公文集》一百卷。
还有《洪范传》、《淮南杂说》、《周礼新义》、《字说》、《老子注》、《孟子解》……
但是这里有一个结论要给到各位,王安石在注释《老子》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治家的身份,而是尽力通过其注释来宣传利于改革的思想,所以它与唐玄宗有一定的相似处。
各位,为什么这些人为曲解的一些版本,我仍然推荐给各位?
因为要学会对比!
我之前说过,我说孔子的思想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儒家也是一样,甚至四书五经里面这种矛盾,比比皆是,为什么?
这里不展开细说,就只说一个:极有可能是被别人篡改过!
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呢?
就是对比出来的。孔子的思想,绝对不是维持封建专制统治的,这里不展开分析了。
第二本就是苏辙的《老子解》。
明清时期比较多,但是清朝实在太屈辱了,我不想去推荐这个时代的版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对内压榨,对外示弱,完全背离了老子的思想,所以这个时代纵使有人注解的特别好,也没有实现他的价值,所以就不推荐了。
第五章,近现代老子作品推荐。
第一本:高亨的《老子正诂》
高亨吉林人,字晋生,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东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梁启超门人。清光绪二十八年生。
《老子正话》分为上、下二卷以王弼、河上公、傅奕本为主,参蔓众家之长自曰“择善而取,其不善者,概摈而不录”,间附己见。重在以朴释玄,关于字句之考粟者居多间言《老子》大义,并开创性的以新文法释词。
该书始撰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九二九年高亨曾用作讲义。而后十载高先生补缺正讹,于一九四零年编成初定本,后经多次出版。
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甲、乙本以后高先生写出《老子注释》一书后重新修整旧注释增加译文和分析两部分,特别是在卷首写了《关于老子的几个问题》。
稿本写成于一九七四年,后经颇有老学功底的弟子华钟彦校定,于一九八年三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董治安将《老子注译》收入《高亨著作集林》第五卷中,列于《老子正话》之后。
第二本:蒋锡昌《老子校话》
《老子校话》所用经文为王弼本,而文中训话所据《老子》传本则多达八十二种以唐宋本为主,唐本所占比例较大,在具体校勘中也比较受到重视。全书分为上、下篇,八十一章,无章名、篇名。每章中以句为单位进行详细校勘、训话,其谨小慎微处处可见。
其资料之翔实也超乎想象,无怪乎严灵峰称之为“《老子》校刊之善本”。高亨在《老子正话·叙例》中亦言“蒋锡昌《老子校话》所录诸本异文颇为详备”。
《老子校话》前附有《自序》及所据书目之简介后面附有《*老考》、《老庄并称之始考》、《*老学者接子捷子接予为一人考》、《古代引老经最早之人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子》其人其书的研究发展。
现存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九三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续编》影印本、一九七年台湾明伦出版社影印本、一九七三年台湾明伦出版社重影印本。
声明一下:
道德经并不是只有我上面推荐的这几个版本,如果要说能全一些的话,每一个朝代至少可以推荐4本左右,但是那样文章篇幅过长,不利于阅读,暂时以推荐1-2本为主,如果各位确实有认为更好的版本,可以自己去评论。
最后一句话,如果是小白,还没有读过老子,那就随便买一本就可以了,因为目前不管是谁批注的或者说是翻译的,大多以王弼本或帛书本为底本。
如果是已经读完了,感觉意犹未尽,那可以根据我的推荐看一下我上面说的这几个版本的老子,相信各位一定获益匪浅。
,专注易经国学原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