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7/14 0:55:00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初始虚无的状况,而“有”则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而是玄妙又玄妙,是宇宙天地万物之玄妙的开端。道德经为古文言文,文言文往往字数精短,虽说微言大义,但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自春秋以来对于道德经的解释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章中引用的译文,虽说是四平八稳的解释,但流俗于表面文字本身,没能够深入透彻的解释这一章玄妙精深的内涵。道德经玄奥精深入,本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虚妄之处,敬请谅解,姑且看之。任何一篇经典,第一章都是重中之重,个人认为第一章开篇明义的阐述了道家哲学理论的根本问题,阐述了道和名,无和有的概念,探讨了什么是存在,我们的意识如何认识到存在,是涉及到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的朴素道家哲学观点。哲学中的根本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什么是存在,我们的思维如何认识存在。首先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其次人的意识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的思维、以及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而道德经第一章就探讨了这一哲学根本问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可以阐述说明的,但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一般的“名”。道这里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生活中人们认识的物质规律也可以称之为“道”,但这里说的道不是这种一般的道,而是背后更本质的规律和总结,是大道。比如木头燃烧这是生活中简单的现象,人们首先总结出“木生火”这一小道,然后科学家们总结出“燃烧“这一更高级的道,——要发生燃烧,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缺一不可,而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道,那就是“熵增”,燃烧就是物质从有序变成无序,释放能量的熵增过程。“名”这里指的是万物名称,但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名称,而是命名之“名”,给存在命名就是对存在认知的初始,是混沌意识中的第一缕光,是意识初发,也是文明的萌芽。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称,是天地混沌虚无的本来面目,拥有名称,这是意识到万物存在的初始,这里讲解的就是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天地是客观存在的,无名就是天地间万物最开始的状态,而人拥有了意识之后,意识对物的命名,才是认识客观存在的初始本源,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比如在婴儿的初始意识之中,并没有妈妈、爸爸、玩具、母乳等这些概念的存在,无名确实是天地之始,后期在养育过程中懵懂认识到了妈妈、爸爸、玩具、母乳等存在,学会第一次叫爸爸或者妈妈,就意味着,婴儿的意识开始诞生,这就是他认识万物的开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因此要在未知“无”的状态中,去化未知为已知,观察道的玄妙,要从已知“有”的状态中,即根据现有的认知去探索道的规律,去预测未知的存在,比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总结的化学元素列表,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锗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名和有名这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际上指的都是客观存在,一个是意识之外的未知存在,一个是有了初步认识的已知存在,它们都是玄妙的存在,意识探索玄妙之上的玄妙,规律之上的规律,本质背后更深刻的本质,这才是意识认识众多玄妙的开始之门。浩渺星空和渺小的仰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