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上善若水
五、人行于道
(一)诵解《道德经》
来诵读一下“上善若水”索引《道德经》关联的几章,从圣人之道到为师之道,从水之特性到人师善性,无一不在叙说着一个又一个千古不变的师道尊严。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为配天,古之极也。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二)领悟《道德经》
孔子论水
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
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水的品德太多了。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或方或长,好像有义;浩大无尽,永远没有穷竭,好像有道;流几百丈深的山谷也毫无惧色,好像有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好像有法;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这像是正;无孔不入,好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自己的方向流去,不变其志,好像立志;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这又好比它的志向操守。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
孔子于最平常的水中,便能得到智慧的启迪。水是那么自然从容,不刻意彰显自己,利益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的美德。又如它总往低处流,不怕弯曲迂回,谦卑曲全的好品行。纵然迂回曲下,它也一定按自己的水道行进,这似同君子那坚守原则的凛然之气……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列举了“水的七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都是我们明明白白看到的。这“七德”加起来,其实也就是两个字而已——“不争”。(《荀子·宥坐》)
天然与人为
河伯说:“什么叫做天然?什么叫做人为?”
北海若说:“像牛马长着四只脚,这就叫天然;像给马套上笼头,给牛鼻穿上缰绳,这就是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的东西来损害天性,不要有心造作而毁灭天理,不要为追求名利而丧生,谨慎守住这三句话而不失误,这就叫做返归纯真的本性。”(《庄子·秋水》)
(三)文化《道德经》
水之上善,在于水的不争、居下、利万物,在不争中无尤又是一种智慧,其实,水就是水,它就在那里,无论是美德、希望、相思、思绪,都是人的赋予,或许连“水”自己都不会知道,它会拥有这么多的内涵。还是简单一点,放松一下来看待“水”,有一首诗,将“水”放置到春、花、月、夜之中来写,于是就有了“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有了“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道德经》,行教育道;让我们一起来感悟《道德经》里的教育智慧吧!
——李秀伟工作室
—本小结完—
李秀伟名师工作室
欢迎您的